第382章 黄河改道山东
霸道总裁胖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2章 黄河改道山东,康乾盛世,我吃定了!,霸道总裁胖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82章 黄河改道山东</p>
今年各省,只有局部地区发了旱灾,但自入夏以来,黄河下游多雨。</p>
这看似缓解了旱情,却让黄河、准河水位猛涨。</p>
黄准一带未发旱灾,倒是发起了洪灾。孙嘉淦运气不错,与李绂一道从国子监迁调,去做了河道总督。</p>
大明定都南京,没有漕运需求,所以也就没有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p>
孙嘉淦这个河道总督,属于临时任命,主要职务便是抗洪救灾。</p>
李绂在江西掀大案的时候,孙嘉淦在黄淮流域同样忙的脚不沾地,甚至于屡次涉险进入黄泛灾区,主持地方官吏抢险救灾。</p>
前后从夏季忙到入秋,雨水减少,黄泛灾区才稍稍缓解。</p>
朱怡炅看着手中各地官员呈报灾情的奏章,叹息道:“民生多艰啊!百姓好不容易躲过了兵灾乱世,却躲不过这洪水天灾。”</p>
孙嘉淦已被召回南京,这时说道:“启禀陛下,黄淮水患并非天灾,而为人祸也。”</p>
“人祸?”朱怡炅皱眉问道:“孙卿是说伪清修筑防洪堤坝时偷工减料,致使决口吗?”</p>
孙嘉淦说道:“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伪清防洪堤坝事关漕运要务。负责此事的官员便是胆子再大,也不敢贪墨。就算贪墨,也不会贪的太狠。只是,黄淮水患,其根本不在堤坝,或者说正是堤坝修的太多,已然严重影响到了当地水文。”</p>
“这是为何?”朱怡炅不是很懂治水。</p>
孙嘉淦说道:“自南宋绍熙五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流,南流入准,此为黄准水患之始。往后历朝治水,皆以保障大运河畅通为要,采取修筑高堤,堵塞黄淮水道的法子。此为治标难治本!”</p>
这很正常,明清两朝定都北京,无论谁来做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第一要务便是保障大运河的漕运。</p>
否则,你是想让皇帝饿肚子,还是让北京饿殍遍地?</p>
别说官帽了,九族亲戚还要不要了。</p>
从前明弘治年间开始,明廷不断尝试治理黄河,但始终掣肘于大运河漕运。</p>
所有治河官员只能采取消极手段,修筑越来越多的河堤,把整个黄淮水道都围堵起来。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黄河、准河、运河交汇的清口大量淤堵,并最终汇入洪怿湖。</p>
洪泽湖原本只是多个小型湖泊沼泽聚集地,正是靠着明清两朝不断治水,这才不断扩张。</p>
前明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又在洪泽湖筑堤,人为抬高其水位。意图遏制洪泽湖水扩张的同时,借其湖水来蓄清刷黄,冲刷黄河泥沙,从而起到黄准合流入海的作用。</p>
只可惜,这个法子连后头的满清都没撑住,蓄清刷黄非但刷不动,反而还让洪泽湖湖床被不断抬高,湖面也越来越广阔。</p>
直到康熙年间,漕运被洪泽湖严重堵塞,为了防止北京随时断粮,康熙下旨再度于洪泽湖连修39座堤坝。</p>
康熙十九年,堤坝竣工,洪泽湖水淹没泗州古城。</p>
半个泗州成了洪泽湖的一部分,泗州百姓几乎全灭。</p>
因为满清只负责修河堤,不负责迁走百姓。</p>
现在大明治下的泗州城其实应该叫虹县,唐朝以后这里都是属于宿州辖区。</p>
可笑的是,泗州被洪泽湖淹没,这口天大的黑锅最后被满清给扣在了老朱头上。</p>
朱怡炅问道:“孙卿有何法能够治理黄淮水患?”</p>
既然孙嘉淦这般说了,那肯定是有办法能治理的。</p>
孙嘉淦立刻回答:“第一种,可继续沿用前朝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策略,在水患频发之河段,不断加筑河堤水坝,并开挖引河,疏缓河床压力。”</p>
朱怡炅说道:“此法与孙卿之前所言似乎同出一辙,还是治标不治本啊!”</p>
当然治标不治本,因为这是满清两百年用的治水法子,都是将错就错,尽可能维持住漕运不被破坏而已。</p>
历史上,孙嘉淦治水同样也是保障漕运为要,这属于明清两朝的政治正确,与才能无关。</p>
孙嘉淦见皇帝似乎不甚满意,心中松了口气,这才说道:“如此,微臣还有一法,那便是开挖黄河水道,彻底放弃夺准入海,以人力让黄河改道,经由山东入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