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既然不回了,那就先弄小日本!
半串吊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既然不回了,那就先弄小日本!,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半串吊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哼!和谈?你忘了洪武初年的时候,陛下派使者前往倭国,后面发生了什么?难道还要让那种事再生一次?”</p>
洪武二年,朱元璋谴使者前往倭国,却不料倭国的怀良亲王胆大包天,将大明的使者抓了起来囚禁,直到次年倭国由于内乱,怀良亲王才迫于形势,将抓起来的众人放回。</p>
如果真让这种戏码再上演一次,大明可真就颜面无存了。</p>
“此一时非彼一时,当初我大明建国之初,国力不稳,才让倭国敢以下犯上,如今我大明国力强大,兵强粮足,量倭国也不敢造次。”又一名佥都御史出列,侃侃而谈。</p>
“那你说,这些年倭国占了咱们那么多便宜,杀了多少百姓?难道就这样算了?”蓝玉瞪着眼睛,看着那两个文官。</p>
两人被蓝玉那骇人的气势所震慑,一时不敢再开口,但瞧着样子,明显还是不认同出兵。</p>
到此时,谁也没能说服谁,到底是出兵还是派遣使者议和,朱元璋也没能定下决策。</p>
曹玮觉得差不多了,往一旁迈了一步,站了出来。</p>
“陛下,臣倒是有些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p>
朱元璋见曹玮站出来,心中骤然一松,就好像有曹玮在,再怎样的难事都会迎刃而解。</p>
朱元璋自己都奇怪怎么会有这种感觉。</p>
“曹爱卿有何话,直说便是。”</p>
“诺,”曹玮一拱手。</p>
“微臣觉得,李大人说的有几分道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出兵之前,应该派人去倭国打探一番虚实。”</p>
曹玮话音一落,蓝玉就瞪圆了眼睛看向他。</p>
他以为曹玮会帮自己说话,感情是来拆自己台的。</p>
那李姓御史有些讶异,不过片刻之后面色便得意起来。</p>
朱元璋也有些惊讶曹玮会这么说,毕竟以曹玮之前提倡开海时说的那些话,可以看得出来他对倭国实在是没什么好感。</p>
就连站在朱元璋身旁的朱雄英,都看不懂曹玮现在是什么意思了。</p>
父亲……钟田侯不是说过,倭国人都是狼子野心吗?怎么现在态度转变这么大?</p>
就在朱元璋几人心中疑惑之时,却见到下面的曹玮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意。</p>
“陛下,据微臣所知,倭国虽是区区一个弹丸岛国,但其国内却有着一处藏储量极为丰富的银矿。”</p>
说着,曹玮笑着挥了挥自己的袖袍,“倭国来我大明打了这么久的秋风,咱们也该收取些利息才是。”</p>
“陛下,我们可以先派人去倭国查清楚那银矿所在,之后再发兵不迟。”</p>
曹玮一番话,说的朝堂上的众人有些猝不及防。</p>
倭国有银矿?</p>
曹玮从来没有出过海,他从哪里得知?</p>
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此时才回忆起来,当初火车刚刚研造成功,曹玮确实跟他说过此事,倭国有取之不尽的银矿。</p>
虽然之前派出海外寻找各种高产粮食的马和还没有回来,但在曹玮为大明做出了许多事之后,朱元璋已经对曹玮说的深信不疑了。</p>
曹玮不是一般人啊!</p>
一般人可造不出蒸汽机、火车,一般人也想不出新型炼钢法和制盐术。</p>
曹玮说出口的话,就算再匪夷所思,最终也都一一应验了。</p>
就像当初曹玮说可以造出火车,只用烧水就能拉着千人不眠不休的奔袭万里,就像曹玮当初说可以研造新型制盐术,能让所有人都吃上便宜的官盐。</p>
曹玮当时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同样没人相信,可最后都一一成真了。</p>
然而朱元璋相信曹玮,却不代表其他人也能毫无保留的相信曹玮。</p>
“曹大人,”刚才那名李性佥都御史出声喊道,“你所说倭国有银矿,可倭国与大明有重洋之隔,远在千里之外,你如何得知?”</p>
“据我所知,曹大人在入朝之前,以种地为生,可是没有机会出海。”</p>
“况且,洪武初年时陛下曾派人前往倭国,若是倭国有曹大人说的这样一座巨型银矿,嘿……恐怕我们要比曹大人更早些知晓。”</p>
李姓御史一番话说完,朝上大部分人都默默点头。</p>
“李大人说的有道理。”</p>
“前朝历代,也曾和倭国有过密切往来,若是倭国有如此大型银矿,我们自当知晓。”</p>
……</p>
众人的反应也在曹玮的预料之中,他听着耳边的纷纷议论声,面色自若的开口,道:</p>
“诸位大人,你们可知倭国那银矿一年可产多少银?”</p>
众人顿时收了声,齐齐的看向了曹玮。</p>
“七百石有余!”曹玮赫然出声。</p>
霎时间!</p>
大殿内一片哗然,所有人都震惊于曹玮口中那银矿年七百石的产量。</p>
“七百石?银?!”</p>
“一年产七百石?”</p>
“这怎么可能?”</p>
“曹大人,你莫不是在跟我们说笑吧?”</p>
曹玮撇了撇嘴,“谁跟你们开玩笑,我说的字字珠玑,啊呸!字字属实!”</p>
众人依旧觉得不可思议,年产量七百石,也就是……将近百万两!</p>
甚至连朱元璋都猛然瞪大了眼睛,大手死死的握住了坐下龙椅!</p>
曹玮曾跟他说倭国银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时他只当曹玮说得夸张了些。</p>
可现在听到银矿的产量,朱元璋才明白,曹玮说的是真的啊!</p>
一年产百万两白银……</p>
他娘的!朱元璋感觉自己做梦都能笑醒!</p>
曹玮对众人的反应很是满意。</p>
倭国那银矿名为石见银矿,自明嘉靖五年,也就是1526年开始挖掘,直到19世纪方才闭矿,前后整整开采了400多年!</p>
而据记载,石见银矿年产银量最高是38吨。</p>
吨这个计量单位明朝是没有的,明朝最大的重量单位是石,1石为120斤左右。</p>
1吨为2000斤,换算下来就是六百多石。</p>
然而古时的斤重和后世现在的斤重也有不小的出入,曹玮懒的仔细换算,二一添作五说出口就是七百余石。</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