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贱民军,匡天下!
南明离火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0章 贱民军,匡天下!,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南明离火录,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这些山民们,他们连民都不是。
可以说,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他们不止不是民,而且连人都不算!
山民就是贱民,而贱民,贱字为真,民字为假!
在这个时代,老百姓有自己耕地则为自耕民。
如果土地被兼并了,那么就只能去给地主士绅们当佃户了。
当然以咱大明朝士绅们的良心,六七成甚至七八成的地租,老百姓有些时候是真的受不了。
受不了了该怎么办?除了造反外就只能上山开荒,下海捕鱼了。
正所谓苛政猛于虎。
老百姓宁愿去深山之中,面对虎豹,去大海之中,搏杀鲸鲨,都不愿意回到地主老爷和朝廷的治下,交那该死的地租,服那恐怖的徭役。
当然,对于这种不愿意奋斗,不愿意面对现实的老百姓,士绅们自然是嗤之以鼻的,毕竟我大明不养闲人!
所以这些破产,又不愿意给地主老爷们奋斗的刁民们,通通都被列入了贱籍之中。
这些人在江西被称为棚民,在福建被称为胥民,在浙江被称为堕民,两广则被称为寮民。
而在北方由于民风比较彪悍,什么山东响马、梁山伯好汉啊。
在衍圣公的带领下,全都给弄出来了。
这些贱民们都是明末社会最底层的存在。
他们不被允许到平原居住,不被允许到陆地上居住。
不被允许拥有田产,不能读书,不能科举,不能与良民通婚。
只能在深山之中与虎狼做伴。
只能在大海之上和海浪为舞。
他们是贱民,他们的子子孙孙也是贱民!
如果说底层的老百姓是这个社会的草芥的话,那么这些山民就是草芥底下发臭的烂泥!
甚至可以说,在这个已经十分接近文明的时代。
内地的山民们,被官府,被士绅们,逼着过上了昔日人类在山顶洞时期的原始生活,成为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山顶洞人。
沿海的胥民们,更是差点真正的返祖,人类是从海洋中来的,而他们正在到海洋中去。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这个黑暗的年代,却为华夏保留了最后的希望火种。
在这个神州陆沉的时代,这些贱民们几乎为整个华夏重开了一片天!
在云南,正是因为西营竭力搜罗山民,云南才能够大治。
才能够有足够的人力,开垦那七八万顷耕地,组建那至关重要的二十万大军!
可以说神州因士绅老爷、达官贵人们而陆沉,但是却由最底层的山民、胥民们又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正是因为,无数汉人、彝人、傣人、苗人,从山上下来。
参与进了轰轰烈烈的反清事业中。
西营才能组建出,以这些山民为主的数十万贱民军,匡扶天下。
而如今,云贵山民们的奋斗成果,由于西营内讧,即将荡然无存。
但是两广的山民们,在孙可望的组织下,即将进行第二次救世!
“杨县令,他们都在说什么?”孙可望听着山民们的杂七杂八的声音,硬是一句话没听懂。
杨轩城闻言立马挥了挥手。
一名通晓官话,已经担任了捕头的山民见状立即道:
“国主,百姓正在向你道谢,感谢您不让官兵们进山杀他们,还允许他们下山居住。”
“原来如此。”孙可望沉声道:“你告诉他们,无论他们先前是什么人,现在他们都是我孙可望的子民!”
“只要安心耕种,老实纳税,他们不需要惧怕任何人!哪怕是我的驾前军骚扰了他们,我这个国主也会行军法,立斩不赦!”
这么捕头一阵稀里哗啦,把孙国主的意思翻译了一下。
他这一翻译,孙国主的头就大了。
大山之中,哪怕汉人钻了进去,时间一久语言都会产生变化。
更别提山民们还是各族混杂,甚至有些都已经在大山中繁衍了好几代人了。
就这样的一群人,连语言都天花乱坠的,说句不好听的话,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要不是他孙可望有行政六部,有数万驾前精锐。
在十年前的云南,就编练成功过各族联合的数十万大军。
有着足够的成功经验。
光是整理这些山民们,都特么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
山民听到孙可望的话,纷纷磕头,不少人眼里都含着泪水。
虽然孙国主听不懂他们的话,可也知道,他们是在感谢他这个国主让他们脱离了贱籍,获得了阳光下的土地。
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子孙孙能够堂堂正正的做人,做老百姓!
就在这时,数名老者,跨步向前,激动地无以复加,嘴里一直都在说着什么。
“国主,这几位老者,他们都有儿子参了军。”
“他们说,国主不仅给他们家额外加了地,减免了赋税,每个月还给了许多银子和粮食,他们无以为报。”
“只能要求他们的儿子在战场上多杀几个鞑子。”
“他们还说,他们的儿子要是敢从战场上跑回了家,不用官府动手。”
“他们自己就直接把自己的儿子掐死,再自己自决,好报答国主的恩情。”
捕头一字一句的将这几位老者的话翻译给了孙国主听。
当听完翻译后,不止是孙国主,张虎和万年策等人也是感动不已。
“这才真正的人民啊!”孙国主听完心里感动不已,眼眶都微红了。
自己民田收六成,军屯收四成,可就是因为给老百姓留了一口饭。
他们就如此知足!如此感恩了!
这么好的百姓,这么好的人民,除了在这片土地,还能上那找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