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赤壁赋》要来了。(求订阅)
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6章 《赤壁赋》要来了。(求订阅),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天下第一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苏东坡真是利害了。”
“是啊,感觉被贬之后,他都完成了人生的升华。”
“确实。”
听着江宁的讲解,众人对于苏轼却是越发的喜爱。
这个喜爱。
从之前只是认为苏轼很有才华。
确实也是。
苏轼之前科举之时,一个百年第一,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
随后又在密州,徐州,杭州出任的时候,写了不少诗词,也是不逊于唐朝诗词大家。
而现在。
被贬到黄州之后。
苏轼不但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在被贬当中,似乎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一个历程,也更为的丰富了苏轼的经历。
也更为的让大家能够深入了解苏轼的一生。
同时。
他们也能从苏轼的被贬当中,与自己的人生做为参考,并进行总结。
“说得好,苏轼在黄州之前,他是苏轼。但是被贬到了黄州之后,他就叫苏东坡。虽然苏轼与苏东坡是同一个人,但是,前后两者之间的精神境界,却是完全不一样了。”
江宁也是感慨。
这也是江宁最为喜欢苏东坡的原因。
“东坡这个地方,可以说是苏轼完全人生升华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是被贬之地。但苏轼一辈子都难忘,这个难忘,倒不是说这个地方条件清苦。虽然这个地方条件确实不好,但是,在这一片东坡土地上,慢慢的,苏东坡却是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每每他与友人,都会来到东坡这个地方上喝酒,一起畅谈。”
“有一次,他与友人又在东坡上喝酒,但喝着喝着,就已喝到了半夜。这个时候的苏轼才想到回家,可回家这时已经是半夜,连家里的家童都睡着了。不只睡着了,甚至还打起了鼾声。苏轼当时没有打扰家童,于是就坐在江边,一直等到天明。”
这一晚,苏轼写了一首词,名字叫做《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一晚。
苏轼想了许多许多。
从他跟着父亲与弟弟从眉山出发,一路进京赶考。
并取得百年第一的成绩。
当时的苏轼,该有多么的义气纷发。
他成为了大宋所有年轻人的偶像。
在朝廷当中,也被皇帝当成是宰相培养。
所以年纪不到40,就已担任了各地方的知州,可谓是一方大员。
可是。
随着新法的出现,这一切的荣光,全都被打入了地牢,他被贬到了黄州,没有任何的前途。
只是虽然如此。
这时候的苏轼反而更为坦然了。
黄州虽然清苦,但却让苏轼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正如最后一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对于苏轼来说。
哪怕自己一辈子再也回不到朝廷。
哪怕这会儿他老死黄州,在这江海当中托付后半后,也没有什么。
“好,好一个临江仙。”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般境界太高了。”
“我喜欢现在的苏轼。”
“我也喜欢。不过,他现在不叫苏轼了,叫苏东坡。”
“对,他现在是苏东坡。”
直播间无数人听得兴奋不已。
现场一众游客,跟着江宁的工作人员,亦是止不住激动的颤抖不已。
一个苏轼,他便让一个小小的黄州,变得如此的传奇。
……
“我记得前面有一个湖泊。”
指了指前面,江宁对着陪同自己的工作人员说道。
“是的,江宁老师,前面有一个湖,他叫沙湖。”
“嗯。”
江宁也是点头:“当年的苏轼曾经也来过这个地方。”
“那一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三年时间。他的一个朋友前来黄州探望他,黄州本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这里也没有什么大的名胜景区。好在东坡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沙湖的地方,环境还算优美。于是,苏轼便带着朋友去了沙湖。”
一边讲。
江宁已经和众人来到了沙湖这个地方。
沙湖这里虽然是一个湖泊,但却因为地方小,也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并没有怎么开发。
但好在这里风景还算好,附近不少人时常会来这里散心。
所以在沙湖边上,有一条小道,叫做沙湖道。
江宁走在沙湖道上,感受着1000年前苏轼曾经走过的地方。
只是天公不作美,这时突然下起了小雨。
这时。
一边有工作人员给江宁撑伞。
江宁却是摇摇头,将伞拨到了一边:“没事,不用撑伞。”
这不经让江宁想起苏轼写的《定风波》。
在当时。
苏轼带着友人来到沙湖,也是下起了雨。
一路同行都是无比的狼狈。
只是那时的苏轼却是未觉有什么,反而觉得这下雨也好,不下雨也好,只不过是人生的常态而已。
闭上眼睛。
江宁仔细听着雨滴穿过树林,敲打着竹林的声音。
江宁脑海里面,仿佛看到一千多年前的苏轼突然出现。
“各位朋友,你们看到了吗?”
“看到什么了?”
“苏东坡。”
指着前方,江宁念起了这一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的。
历来苏轼作品当中,这一首定风波,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作品。
虽然他的名气,可能比不上水调歌头,也比不上大江东去。
但是。
这一首定风波,却是苏轼真实的内心写照。
同时。
这一首定风波,却是彻底的表现出了当时苏轼人生境界。
正如这一首词里写的一样。
莫听穿林打叶声。
仿妨吟啸且徐行。
不需要翻译。
只是念上一句,你便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而不仅不需要翻译,这一句一出,一幅极为有意境的画面就此出现。
哪怕就是下雨,这又有什么?
我们不如一边唱着歌,一边慢慢的向前走。
哪怕就是没有马,这又有什么?
哪怕自己只是手拿着一根竹杖,穿着的是草鞋,我都觉得比骑在马上更为便利。
因为,身上有这一身蓑衣,哪怕是风吹雨打,也与我无关了。
……
“小刘啊,听说你今天请了一位网红来我们黄冈。”
“领导,江宁老师可不是网红,他是知名学者。”
“什么知名学者,网红就是网红。不过,有的一些网红确实影响力比较大。但是,小刘啊,你觉得请几位网红过来,他就能帮我们提升黄冈的人文景观吗?”
另一边。
刘天心接见了上头来视察的领导。
“领导,一般的学者,网红,或者是主播,他们或许不可能。但是江宁老师,确实有这个实力。”
“这是最近西湖那边的游客数据。今天他们的游客数据,已经破了40万了。在这里面,江宁老师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刘天心将一份数据拿了出来。
只是一边的领导却并不感兴趣:“这就算了吧,西湖本来就是热门景区,大家是冲着西湖去的,不是冲着他们这一些网红。我看啊,上头给你们批的5000万,你们不要乱花才是。”
领导用心的叮嘱着刘天心。
这让刘天心无比的尴尬。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领导,就是这位江宁老师。”
虽然上头领导好像并不是特别支持。
但刘天心也没有怎么反驳,拿出手机,刘天心进入到了江宁的直播间。
“看上去很年轻嘛。”
领导随意看了一眼,并不在意。
“确实很年轻,但江宁老师博学多才,在历史这一块上有很独到的研究。此前他还在双庆大学上过课,发现,并带头挖掘过大西王沉银遗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