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磁感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6章 以众管窥全豹,星辰大远航,切割磁感线,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相比于按部就班的建设,这种科研工作都需要人工去完成,而且全都是人类亲自去做。</p>
天文级粒子对撞机开机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撞不出结果,它就不会关机。事实也是如此,在第一批数据还有完成分析工作的时候,第二次对撞实验就开始了。</p>
接着就是第三次第四次</p>
做到第三次对撞实验的时候,第一次实验的分析结果才正式完成,然后科学团队将结果刊登到人类文明科学刊物上,并没有像第一次实验那样大张旗鼓地搞新闻联播。</p>
其实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对撞实验乃至后续的实验也没有搞得像第一次那么隆重,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毕竟普通人也不会时时刻刻去关注对他们来说枯燥无味的科学实验,他们的兴奋点只需要在得出成功结果之后。</p>
这在哪个年代都一样,科学工作者背后的艰辛付出过程少有人关注,大部分普通人只会在成功结果出现后大喊科学家们牛逼,这种现象即便在人类当下也一样,因为人类虽然明说重视科学、科技至上,但人类有那么多人,总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专注到科学事业中。</p>
还有许许多多跟科学研究无关的行业,或者各类娱乐项目,许多普通人都只是在享受人类发展的成果,而不是参与到发展中。纵然到了人类如今的阶段,已然存在享乐主义,只不过不是主流罢了。</p>
这一点倒也无可厚非,人类政府也没有因此用法律手段强行打压,因为人们都知道,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指望所有人都用一生时间都去努力,就算是科学家,他们也需要适当的娱乐活动。况且,保持生活多样性,有助于人类这个整体的健康发展,人类要进步没错,但不是要将人类都变成只会科研科研再科研的物种。</p>
而且多样性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是有助于人类个体保持思维活跃性。</p>
话说回来,第一次对撞实验的结果没有任何意外的失败了,哦不,不能称之为失败,而是什么都没发现。</p>
以刘迷言为首的科学团队仍然夜以继日地分析着每一次对撞数据,就算知道撞出新现象的几率很小,但他们仍然抱有无尽的憧憬去做这件事,这也是他们兴趣所在。</p>
那么作为一个科学团队,他们是如何在这一次次创世大撞击中,寻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的呢!</p>
答案是探测器探测到的对撞现象,也就是撞击后,粒子破碎后形成新产物的运动轨迹,包括它们的动量、电荷、能量等这些参数。</p>
人类在撞击区配套了许许多多高精密探测仪器,包括云室粒子轨迹探测器、电磁量探测器、强子能量器等等。</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