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67 杀,崇祯窃听系统,叫天,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时候,南阳城头城下,又再次变得非常安静,除了战马的声音之外,只剩下锦旗咧咧作响而已!甚至连南阳城内,可能也受到了之前那些声音的影响,也变得非常安静起来。
崇祯皇帝扫视着底下所有人,看他们的神情,便知道自己这么做的用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说起来,对于这些积年老贼,其实没有人不痛恨的。至少那将近十万队列中的人,都很痛恨这些流贼中的老贼。就是这些人,才让他们落到如今这个下场。如果不是皇上来了,很可能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为了路边枯骨。
城头上,崇祯皇帝就仿佛没有看到底下的那些尸体,只是大声开口说道:“朕的心愿,是所有朕的子民都能安居乐业!为此,朕在努力,希望早日达成这个目标。”
说完之后,他便摆驾回南阳城内去了。至于外面的这些事情,则有五省总督陈奇瑜进行收尾。
登记所有活着的流贼信息,给那些能回家的人发放大明皇帝银行的银票,给那些去辽东打建虏的人登记造册,是要花费很多精力的。
当然了,崇祯皇帝不是当了撒手掌柜,而是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
到如今为止,大明国内的流贼之乱,算是暂时平息了。至于是否能去掉“暂时”这两个字,还要看后续的赈灾情况。如果没有粮食,受灾百姓活不下去的话,就算已经没有了李自成、张献忠的,也肯定还会冒出张自成、李献忠之类的人物。
而赈灾这个事情,可能是还要持续数年。
这个事情,比起打败流贼,那是要难得多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税制革新,发展生产,整顿吏治等等,很多事情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当然了,就算再困难,既然要中兴大明,那就必须要去做!
比较幸运的是,到如今这个时候,特别是这次御驾出征以来,有些条件已经成熟,该强硬的时候就强硬起来,应该也没什么了!
抛开这个还比较远的问题,崇祯皇帝不由得心思又集中到了滇南那边的土司叛乱,也就是史称的沙普之乱。
从崇祯四年开始,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开始造反,如今已经到了崇祯十二年了,可这次的叛乱,虽然普名声已死,可他婆娘万氏还在继续造反,并有联合其他土司一起反叛的苗头。
相对辽东的建虏叛乱,以及流贼之乱来说,这滇南的土司叛乱,影响的范围要小多了。可是,终归一直没有镇压下去,一直在造反,对于大明的稳定,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云南是由黔国公沐天波负责的,不过他才刚二十多头,又没有他祖宗沐英的能力,一直无法平定土司之乱,甚至都没法震慑其他土司。可以说,云南的局势,并不乐观。
这一次御驾出征,算是机会难得。要是有可能的话,真不如继续南下平叛,把那造反土司都给灭了!崇祯皇帝心中这么想着,却又叹了口气: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是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啊!
南阳府离云南那边湖北、贵州两省。要以这个时代的交通,前往云南南部镇压的话,还不知道路上要花多少时间。
如果只是花点时间的话,其实也没什么!
可是,大军行进,那是要耗钱粮的,而且还不是小数目。就目前朝廷的财政能力,从晋商那抄来的钱,要花得地方多了去,必须省着花才行。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所领的军队主力,不管是三大营,还是秦兵,都是北方的军队,如果一路南下云南平叛的话,这气候能否适应?搞不好,非战斗减员就能让自己承受不起!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便叹了口气:大明帝国,确实是有点大啊!当然,想做到日不落,还是要继续努力才行。
这第一次离京,出来久了也不好,要是南下的话,至少过年肯定是要在外面过了。而如今大明的最主要敌人,其实还是辽东的建虏。自己作为大明皇帝,离开太久的话,也不好!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还是算了,不打算继续南下领军平叛。
但是,对于土司造反,不能不管。要不然的话,云南、贵州还有四川等地的土司看到那些造反土司活得好好的,搞不好就会有样学样。
奢安之乱,已经让大明四川等省劳民伤财,耗干了财力物力;要是再爆发一次大的土司之乱的话,就真得是难以承受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考虑了半天之后,想到了一个对策。
心中稍微放松了一点之后,他看了下窃听种子的反馈消息,就又眉头一皱。
山海关那边,蓟辽督师孙传庭和关宁地方将领,也就是以祖大寿为首的那些人,矛盾冲突渐渐地摆到明面上来了。原因就是孙传庭要清理军用屯田,而这些田地,如今大多都被祖大寿等本地将领给霸占了。
崇祯皇帝有点担心孙传庭没处理好的话,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关宁军这边,就已经有独立朝廷之外的倾向。或者更直白一点说,就是祖大寿有军阀倾向,认为关宁是他祖家的地盘。也是因此,他夹在大明和满清中间,当他的草头王。
皇太极再三招降他,想把山海关占为己有,通过山海关,虎视关内,可祖大寿都没有答应,几次在绝境的时候都是假装投降,然后逃回自己的地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杀朝廷将领作为自己投降的诚意,比如何可纲。
崇祯皇帝考虑了一会,觉得三大营还是要回京师坐镇才行。如果山海关那边真要有事,三大营也能快速赶去镇压。而这,也是他不打算再南下平叛的原因之一。
考虑这山海关的事情,崇祯皇帝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身边的将领吴三桂。他这次随驾出征,表现还算是不错,至少是一名合格的明军将领。积功下来,也该升总兵了。
不过他和他带来的一千五百骑军,崇祯皇帝不打算让他们回去山海关。收为京营的一部分,作为下一步革新京营,倒是可以。但基于山海关那边的情况,眼下还不行。最好让吴三桂离山海关远一点的地方。
南下平叛,都是北人,不很适合。那把他安排到哪里,又不会让他有怀疑安排的用意呢?崇祯皇帝思考着这问题,想了一会,忽然眼睛一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