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23 让人震惊的盐政革新,崇祯窃听系统,叫天,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种盐政管理模式,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人,闻所未闻的,一时之间,立刻便成了热门话题。
“你们听说了,皇上已经下旨革新盐政,全部交给商人去搞了!”
“什么,那商人不是赚大了去?都去抢了吧?”
“肯定的啊,食盐这玩意,谁家都必须要买的,只要有盐,那就是钱啊!”
“是啊,以后也不存在那什么盐引兑换不到食盐的问题,只要你拿到了盐场,交了税之后,不管你产出多少食盐,朝廷都是不管的了!”
“真得么?那这样一来,那些盐商真是要赚大了!”
“……”
在大明朝,以前盐政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普通商人拿到盐引后,要是没有关系,是换不到食盐的。如果能及时换到食盐的话,那是一定能赚钱的。老百姓们对于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
因此,当他们知道食盐自己生产,不再有盐引而换不到食盐之后,那些有实力一点的商人,就立刻轰动了起来。事实上,也不止是商人,包括那些富有的文官武将,皇亲勋贵,也纷纷寻找他们的代理人,抢着想要拿下盐场来买盐。因为任何人都能看出来,这绝对不会亏本。
于是,由户部盐司衙门牵头,调查全国列年盐税数据,由崇祯皇帝审核通过之后,便开始在以往盐税的基础上进行拍卖。
这个拍卖,事先要到盐司衙门报名,缴纳保证金。报名方式多样,并不一定要本人去,且可以从全国所设盐课提举司报名,最终拍卖还是在京师拍卖。
因此,拍卖的时间有点长,因为要等全国有意拍卖的盐商齐聚京师才行。
而后是明码叫价的拍卖,现场还有都察院、东厂和锦衣卫的人监督,防止可能的舞弊。
第一场盐场拍卖会,是最大的盛况。不少实力一般的商人,都想着是不是能捡漏而参与,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到场,可他却是暗地里也派人去竞拍。不过只是价格达到他的预期之后,便不再出价,就让那些商人自己继续往上叫价去了。
就山东那边的盐场,往年的时候,山东都转运盐使司,一年解运户部的盐课银收入,也就是五万两左右;可是,通过拍卖,在激烈叫价的竞争之下,最终成交价是八十万两三千五百两白银,翻了整整十倍不止。
沿海的每个省份,都是一个拍卖盐场进行拍卖,就有京师,山东,南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七个省份;其中广西盐场的拍卖价要低山东不少,但是,南京盐场的拍卖价却又要比山东高不少;
还有内地的省份,有的是没有盐场的,需要靠周边盐场出产食盐,比如陕西,就需要靠山西、四川等邻近的省份运盐过去。于是,这些省份的盐场拍卖就更为激烈,最终所得的拍卖价格,同样达到了一个惊人的价格。
比如原本四川盐课提举司,一年所得盐税收入,就万历八年来说,只有七万一千四百六十四两而已,可拍卖之后,就得到了八十万两五千七百万两白银之多,这还是因为盐商考虑到内地不像沿海那边产盐成本低,而售卖又不能超过官府设定的零售指导价,因此没有再继续竞价下去。要不然,没有朝廷规定的这个零售指导价上限,就凭着内地的人口和售卖地区,这拍卖价格就绝对不止。
风风火火的拍卖会,一场接一场地搞下来,虽然还没有拍卖完所有的盐场,可所有官员都知道,今年的盐税会达到多惊人的地步。
还是拿万历七年来说,全国一年的盐税收入,就只有一百二十九万两千两百二十四两白银而已,其中还有三十来万两并不解运户部,而是用于地方防务。当然了,每年的盐税收入并不一样,但最高也没有高过两百万两;
可是,如今还没拍卖完,朝廷就已经拿到了五百多万两白银了,对于这个收入,不管是户部还是其他官员,都不由得异常佩服崇祯皇帝的这个革新之策,这简直是运财童子,把食盐这种东西,变成了真正的聚宝盆!
当然了,崇祯皇帝的这个盐政革新制度,最终盐场都会落到那些大明最富有、最有实力的商人身上。不过这又如何,只要他们能拿出银子付清税银,以后零售的时候,老百姓买到的食盐价格,比以前要低,那就够了!至少对于眼下来说,也就这样好了!
这个盐政制度的革新,还带来了另外一个事情的发展。
就是大明各地的有钱人,为了这一次拍卖,不得不把埋在地窖里的银子搬出来,存入大明皇家银行在各省的分行,得到一张存单,而后到京师再兑换成银票进行拍卖。要不然的话,光是运银子到京师去,恐怕就能让这些商人望而止步,也拍卖不到如此之高的价格了。
而那些存入大明皇家银行分行的银子,当然不是只有中标的一家才会这么做,而是所有想要拍卖的商人,都不得不这么做。如此一来,原本大明国内不参与流通的银子,有很大一部分,随着这一次盐政革新而开始流入市场,参与流通了起来。
当然了,有一部分银子,在投标完后,不管中与不中,还是会被提取出去,继续藏到地窖里去。可是,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感觉到了银票的好,就会留下了。
这一次,也变相地壮大了大明皇家银行,让银票进一步成为大明真正的纸币,做出了不少的功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