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54 惩恶扬善,崇祯窃听系统,叫天,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有的明军将士们,看着用建虏礼亲王和三千建虏军卒性命交换回来的三人,过了好长一会之后,他们便纷纷转头看向城头上御驾所在。
皇帝,位居九重之上,统御万千生灵。按理来说,高不可攀。但是,这一刻,他们却感觉,自己和皇帝之间,其实离得并不远。
皇上,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不是那种居于庙堂之上,只能用来瞻仰的。
对于他的臣民百姓,他会想尽办法去保护他们,对于忠贞之士,他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会去挽救他们。
皇上,是真得用他的实际行动,在向他的臣民做出表率,惩恶扬善!
有史以来,英明神武的皇帝是有不少,可是,像如今皇上一样的皇帝,却是难得有一个,大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有这样的皇帝,真是我辈之幸,大明百姓之幸也!
最终,不用人去刻意引导,在交换完成之后,将近两万明军,不约而同地向金州城头上那个伟岸的皇帝跪了下去,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已经踏上返程的代善,听到身后传来的这士气高昂的声音,不由得叹了口气,一点都没有为自己逃出升天而感到高兴。
在走了一段路之后,岳托的一名亲信便上了车,见他情绪非常低落,便对他说道:“王爷,您还得保重身体,盛京的事情,必须要您去镇着才行!”
代善听了有点奇怪,便问他道:“盛京的事情,自有皇上做主。本王这次回去,失陷金州之罪,都还要向皇上请罪……”
知道代善还不知道,这岳托心腹便立刻低声说道:“陛下已经归天,并没有遗旨指定继位人选,如今盛京城内剑拔弩张,都在盯着皇帝位置。主子的意思,是王爷回去之后,能用王爷您的威信,震慑他们,说不定,大清皇位,也该轮到主子这一脉了。”
没错,皇帝的位置,人人都眼红,就算是岳托,也不例外。如今他救出他爹,那他这一脉,就是两个大清亲王,份量比起其他各脉,都要重一些了。对于皇位,也是能争上一争了。
此时,代善听了,却并没有被皇位问题而吸引,相反,他对于皇太极的死,实在太过意外,一时之间,愣在了那里。
在他的上半辈子,其实一直在和皇太极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但是,不管他怎么用劲,哪怕联合了阿敏等人,最终也都败在了皇太极的手中,只能听从皇太极的号令。
在他的下半辈子,他又亲眼见到皇太极接过先汗的位置之后,建州女真越来越强大,最终建国称帝,雄霸辽东和草原,甚至还打得朝鲜称臣纳贡。
因此,到了后来,他是认命了,也服了皇太极,再也没有半点别的想法。
可是,此时,他突然听到,皇太极死了!就在大清这么困难的时候,皇太极却死了!
过了好一会,代善忽然回过神来,以他这个年龄少有的敏捷,一把抓住了那人的衣领,厉声喝问道:“皇上好好的,怎么就没了?怎么回事,为何会如此突然?”
那人刚刚还觉得代善似乎就成了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头,可突然之间,就又成了一头老虎,顿时,有点吓到了,毕竟代善叱咤风云的时候,他还在玩泥巴。
他不敢怠慢,连忙回答道:“皇上是气吐血了,御医交代,不能生气,结果又生气,又吐了好几次血,然后……然后……”
听到这话,代善的脑海中,立刻闪过了之前时候,皇太极吐血的场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脑海中,也立刻出现了崇祯皇帝的面容。
皇太极的死,那个明国皇帝绝对是有关系的!不过,那又怎么样,人家是明国皇帝,能奈其何?
想到这个,他又想起了,刚才听到的,说盛京那边,为了争夺皇位,已经剑拔弩张了。顿时,他就急了。
如果现在是太平盛世,或者说大清没有如今的困境,代善倒不介意争一争皇位。但是此时此刻,他深切感受到明国皇帝的威胁,也亲身参与了建州女真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步,他绝不允许大清起内讧,从而分崩离析。
这么想着,从金州城头投降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心灰意冷,好像风度残年的老人,忽然之间,他又焕发了斗志,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当即催着快走,立刻赶回盛京。
对于代善的这个变化,崇祯皇帝也不是万能的,之前并没有想到。虽然事后他通过代善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获悉,第一是追之不易,第二崇祯皇帝相信,就算是皇太极还活着,都斗不过自己,更不要说,皇太极已经死了。
因此,他就没管代善这事了,甚至隐隐还有点期待,建虏的历史,在自己这个蝴蝶翅膀的扇动下,最终又会怎么走呢?
此时的崇祯皇帝,也是在忙着,接见了陈绍宗母亲,给其荣耀,封诰命夫人,赐京师府邸一座,随驾回京。
陈绍宗倒没有回去,而是自己强烈要求留下杀虏。按照他的说法,他说他对辽东很熟悉,留在辽东比去京师要更能有用的。他母亲也支持他,嘱咐他一定要忠君报国,以谢皇上隆恩!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勉强。对于耿仲明的遗体,就葬在金州城外,这片他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不过灵牌会带去京师,移入京师的忠烈祠内,享大明香火,与国同存。
至于耿继茂,应大明将士中一些人的强烈要求,先是枷锁示众三天,受尽了口水,被人唾弃,然后,凌迟处置,在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封入铜像,跪在他老子的坟前忏悔。只要大明存在一日,他就会跪在这里一日,被大明百姓唾弃,当作反面教材教育子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