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阿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节 巴黎和会之外,大国崛起1900,狂人阿Q,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人会议争吵激烈,但真正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几个,因为有时候真正的利益在会议上是争不到的,只能在会议之外来争取。
当德国一投降,杨潮就秘密给李思第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让他做好准备。
李思第依然帮杨潮打理着庞大的财富。
杨潮在电报中告诉他,可以鼓励一下青岛的高端企业在德国谋取一些利益了。
德国能有什么利益,经济完全崩溃,战争期间发行的马克跟废纸一样,失去了所有的黄金储备后,德国连进口粮食的资金都没有,国内物价飙升,通货膨胀,国民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就是大学教授都发不出工资来,此时去投资德国完全没有机会。
德国的投资环境消失了,但是德国的智力资源还在,德国企业中大量的高级工程师,大学里的教授,这些人的工资是贬值了,但是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可不会贬值。
其实都不用李思第做动员,青岛大批的德国人企业家,就开始从德国招聘技术工人了,因为由于经济崩溃,此时德国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接受极低的工资就愿意出过工作,而出过工作,青岛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比美国更受欢迎。
战争期间,美国国内进行了消灭德国文化运动,大量的德国地名被更改,大量的德国移民不敢说自己的德国人,美国对德国的不友好行为,让德国人此时不敢去美国,而且跟美国想必,青岛的德国社区却始终完整,他们到这里可以看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可以喝着德国啤酒,吃着德国烤肉,最重要的是可以毫无顾忌的说着德国话。
青岛本来就有两百万德国人,战争期间大量德国人回国参军后,依然有一百多万德国人。其中有十万德国商人,剩下的则是为数近百万的德国技术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战争结束后,倒是有一大批德国人离开这里回到德国。毕竟几年没有回国了,战争结束当然向回去了,可是很多人回去后很快就回来了,因为此时的德国确实生活不易。
当然青岛的德国技术人员生活也不容易,战争之中。他们每个人都购买了大量的德国债券,把自己的大半工资都借给了德国政府,可是随着德国的战败,他们的债券成了一张废纸,可以说德国政府通过这场战争,不但耗光了德国工业革命以来积累的财富,也将所有民众的财富洗劫一空,包括青岛这些爱国的侨民。
所以他们只能继续留在青岛工作,好在他们在这里还可以找到体面的工作。
但是随着大量的德国技术人员到来,他们的工作也不那么稳定了。他们此前拿着相当丰厚的工资,已经惹得企业不满意了,现在企业可以用更低廉的工资雇佣不输给他们的技术人员,还会要他们吗?
而且随着战争的结束,青岛的工业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少了战争订单之后,战争中就已经很激烈的民用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让大家纷纷压缩成本,工资自然是最先要降低的。
于是这些在中国享受了长达十年高工资的技术人员,也不得不接受降低工资的结果。否则他们就得失去工作,而将大部分积蓄都支持了政府打仗之后,他们真的没有资格放弃工作了。
李思第传来得消息让杨潮很满意,在德国搜刮人才的阻力很小。不枉费杨潮战争中保护了的那些德国企业家,杨潮最终给德国投资者保留了一成的股权,不允许他们将企业全部变卖,现在这些人持有一成的股份,依然在经营他们建立的企业,战后跟德国恢复联系之后。立刻就给他们的企业开始雇佣更优秀的德国工程师,提高企业技术了。
战前德国人不允许转让的蔡司精密光学技术,化工企业的化工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现在则统统不再限制之列了,很多青岛工业企业将大批德国破产企业直接收购,不但将人雇佣过来,连工厂的设备都采购过来,因为过去他们就跟这些企业有关系,战争中断绝了贸易往来对他们的经营还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现在直接吞并,还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何乐不为。
于是英法在巴黎和会上瓜分德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之外,挖空德国。大家一时倒也相安无事,毕竟这么庞大的一个工业帝国倒下,足够很多国家吃的饱饱的了。
但是很快杨潮就发现情况超出了他的设想,一开始他提供了一份名单,其中包括精密光学、化工技术等必须引进的高端技术,让李思第找合适的企业收购德国企业和设备引入中国,
至于战争期间德国人发展出来的一些技术,毒气技术等就不用提了,悄悄买过来就是,还有战争期间德国人研发的潜艇技术、飞机生产技术等等都要引进。
这些是战略引进,杨潮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让他们买下工厂直接搬迁,连熟练技术工人都雇佣过来。
可是青岛这些工业企业的雇佣规模似乎太大了,1919年年底,竟然就有将近100万德国人涌入青岛,其中的技术人员数量只有不到20万,显然很多德国人是到中国谋生来了,而这些人并不是中国紧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