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阿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二节 劫富济贫,大国崛起1900,狂人阿Q,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70票。
————————————
既然在上海,自然要见一见中国最大的包租公梁启超的,这些年他不断的盖房子,在全国各地盖了100多万栋租屋,为1000个以上的家庭提供了廉价住房。
不过住他的公屋的,都是城市里的最底层,经济危机之后,很多人都退租了,那些人大多回到了乡下。3年经济危机,对公屋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退租的人太多,而公屋建设都是用借债推动的,租金少了,债可没少,该还的钱还得还。
要不是国家紧急出手,公屋公司可能就破产了。
梁启超在某些脾气上,跟张謇是一样的,那就是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张謇始终坚持,上不给官府惹麻烦,下不给百姓添负担的道德观,梁启超也差不多。
现在靠着国家才能活下去,让他觉得十分不痛快,这种传统士大夫,总愿意将更多的社会责任放在自己个人身上,从而获得一种牺牲奉献后的精神满足。
可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某些失业的,不可避免的要依赖到政府,西方人认为组建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些个人无法提供的社会服务。
这些道理,梁启超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他有他自己的道德观。
所以他很不痛快,甚至可以说痛苦,人都憔悴了不少。
杨潮跟他谈以公屋名义发小额债券的事情,他都有些无精打采,不感兴趣。
梁启超显然对这时候继续修建公屋不感兴趣,他更没有兴趣把自己的困难向杨潮抱怨,还不够丢人啊?
幸好杨潮早就将一切调查清楚了。
公屋现在的入住率已经降低到了一半,以公屋的运行条件,如果入住率达不到七成,基本上就面临着亏损。
入住率降低的最重要原因,是那些最小型的,30平米的房子开始变得无人问津。50平米的房子倒还算受年轻夫妇的欢迎,在城市里刚刚建立家庭的年轻人,对这种租金不高,水电保证的小房子比较满意。
但是30平米的单身公寓。就不太受欢迎,当年大繁荣的时候,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有些两口之家,甚至三口之家。宁可挤在30平米的房子里,但是经济危机过后,很多人走了,之后最低日薪法案颁布,即便有返城的工人,工资也整体提升,对这些小房子就有些看不上了,现在租住小房子的,主要是单身青年。
可以想象,即便经济慢慢恢复。这些小房子恐怕也很难在恢复过去的辉煌了。
“启超公,如今不同了。公屋过去是给穷人盖的房子,可是中国人不能老是穷人。您说是把有钱人的钱都没收了,让所有人都变成穷人好呢,还是让所有人都办成有钱人好?”
这其实就是苏俄模式和瑞典模式。
梁启超不耐烦道:“当然是人人富裕的好。”
他很不想回答这样脑残的问题。
杨潮笑道:“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啊,你看看,是不是所有人的工资都涨了。一个泥腿子一年挣360两银子,这种事,您跟康保皇当年搞维新的时候可曾想到?”
梁启超冷哼一声:“犯不着在老夫跟前卖弄。”
梁启超以为杨潮在自己面前夸耀他的政绩呢。
杨潮道:“这可不是卖弄,而是让您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今时不同往日了。你觉得一个一年能挣三百多两银子的人,会愿意住30平米的房子吗?”
梁启超沉默片刻,最小的30平米公屋,随着成本越来越低。现在月租已经降到了2两,50平米的不过3两,对于一个月能挣30两银子的人来说,他们愿意多花1两住的更舒服一些。
杨潮又道:“所以啊,您那小房子该退出时代了。不过公屋还是得建,毕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花园洋房的。但是大家也愿意住上花园洋房那样的大房子。怎么办?还不是得靠您给他们建。”
杨潮给梁启超戴着高帽子。所谓花园洋房那是只有富豪才能住得起的,什么商品房之类的现在还没有出现。
最早的商品房,大概是香港的霍英东在50年代后搞出来的,他采取了卖楼花的方式,按照一家一户的方法来卖房。
在他之前,还没有出现将一座大楼分拆出售的先例,哪怕是高楼大厦,也最多是一层一层卖的,政府发给大楼的房契,也都是一栋楼一个门牌号一张房地契,一家一户都拥有房产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房地产市场几乎都是富豪的独家生意,高楼大厦也主要用作商业,普通人家只能挤在胡同里弄之类的脏乱差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