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一一章 真知灼见,大清巨鳄,塞外流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英吉利全面开战,大清没有丝毫胜算?林则徐微皱了下眉头,以前这话他相信,但磨刀洋、定海接连两场大捷,尤其是定海一战,元奇团练以不过百的伤亡代价攻下定海城,俘虏英军三千余人,让他自信心大幅膨胀,对于英军的战力也有所怀疑。
恰此时下人进来奉茶,他摆手屛退下人,亲自执壶给易知足斟了杯茶,含笑道:“听闻知足喜爱大红袍,这是邓部堂托人送来的福建大红袍,知足尝尝。”
说着,他自斟了一杯,浅啜了几口,这才斟酌着道:“英吉利号称海上霸主,咱们大清素来不甚重视水师,海战,咱们非英夷之敌,但从定海一役战绩来看,陆战,英吉利不过而而,不足为惧。况且英吉利跨洋数万里远征,出兵规模不可能太大,知足为何说没有丝毫胜算?”
胜了两仗,就没将英军放在眼里了?易知足放下茶杯,缓声道:“部堂大人说的不错,英军远征,规模不可能太大,但英军拥有制海权——掌控着海洋,这意味着英军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无须太多兵力,一万到二万英军,就足以打的咱大清无还手之力。
放眼大清,能够抵挡一两万英军攻击的,应该只有广州,除了广州之外,沿海任何一座城池,都无法抵抗英军的攻击,掌控着制海权的英军,灵活机动,可以随心所欲的攻打任何一座沿海城池,咱们根本无法防范,也无法救援,因为陆地的兵力集结速度远远赶不上海军。
虽说咱们大清的八旗绿营总数在七八十万,分布在沿海各省的也不少,但实际上兵力分散,就说定海,海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驻守兵力才多少?二千!面对一两万英军的进攻,如何守得住?
简而言之,一两万英军,足以横扫沿海各省重要城池,处处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大清经制之师战力本就远逊英军,再遭遇英军以多打少,如何能有胜算?一丝一毫都没有!除非英军昏了头,直接进攻广州,咱们就算不能胜,也能让英军损兵折将,大伤元气。”
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大清海防的弱点,处处设防,实则却是处处无防!沿海水师绿营总兵力并不少,少说也在十万以上,但撒在数万里长的海防线上,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根本无法抵挡英吉利海军的进攻。
默然良久,林则徐才长叹一声,道:“真知灼见。”略微一顿,他才问道:“依知足之见,海防当如何巩固?”
“大清海防与长城无异,朝廷为何放弃长城?原因很多,但在下窃以为,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大清铁骑所向无敌,无须依仗长城。”易知足侃侃言道:“长城之弊,在于处处设防,处处被动,一点突破,全线崩溃,毫无战略纵深可言,大清海防何尝不是如此?
要想彻底改变海防处处被动,有等于无的局面,最好的法子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建立大清海军,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英吉利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他根本就无须建设海防防线。”
林则徐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朝廷哪里有银子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
听的这话,易知足看着他,沉声道:“部堂大人是朝廷柱石,当上书直言,大清海岸线长达数万里,没有海军,没有强大的舰队,就没有制海权,没有制海权,大清就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恕在下直言,大清勒紧裤腰带,也要发展海军,否则,亡国之祸不远。”
“朝廷有朝廷的难处......。”林则徐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说着话头一转,道:“知足希望本部堂向朝廷保举成为团练大臣,是期望能够长期保存元奇团练?”
易知足不加掩饰的道:“元奇团练实则是一个尝试,在下确实是希望元奇团练能够长期合法的存在,更希望朝廷能将元奇团练纳为经制之师。”
一个尝试?什么尝试?编练新军的尝试?这小子总算是透露出一点心思来了,林则徐一时间有些无语,对方身份不过一行商,做的却是朝廷大臣也不敢做的事情,很显然,定海大捷,让这小子也多了几分底气。
不过,眼下提出编练新军,还是不合时宜,原因很简单,国库空虚,朝廷没银子,再则,编练新军也就意味着裁汰八旗绿营,不到逼不得已,朝廷不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当今圣上可不是坚毅果决之君,没那份魄力。
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元奇团练开支浩大,规模小,于事无补,规模大,朝廷负担不起如此大的开支,不解决这个问题,元奇团练别说是成为经制之师,就是长期保存,也是奢望,知足争取团练大臣之职,想来不是权宜之计罢?”
“如此大事,自然要从长远考虑。”易知足不加思索的道:“元奇团练开支大,主要在于配备的火枪和消耗的弹药,若是大清能够自行制造生产足以媲美花旗国的新款火枪,这开支就能缩减四成,弹药若能够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缩减一二成.....。”
不待他话说完,林则徐就惊喜的道:“元奇有这能力?”
“元奇哪怕是倾其所有,也要力争实现火器自产。”易知足沉声道:“大清不能没有自己的兵工厂,一国之军工,岂能长期依赖他国?”
“说的好!”林则徐兴奋的道:“若是元奇能够制造出不逊色于花旗国新款的火枪,大幅缩减开支,元奇团练必然有望成为朝廷的新军。”
“部堂大人且别急着高兴。”易知足赶紧给他浇一瓢冷水,“火器制造,有两大难关,一是研制,二是工业基础。西洋火器新品种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淘汰很快,研制需要庞大的技术人才团队。
更为重要的是工业基础,没有强大的机器生产能力,即便能够研制出好火器,也无法大量生产,而且,现在的火枪都需要高度统一的规格,所有的枪支零件要能够互换,这不是手工制造能做到的。
而不论是研制还是奠定工业基础,都需要时间,而且是不短的时间,即便有花旗国的大力支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林则徐急切的问道:“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知足心里总该有个底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