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东南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5章 识人之术,崇祯十五年,韭菜东南生,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已经是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撒满了大地。文官武将跪在马前,盔甲官服在夕阳下泛着不同的光泽。
“让诸位久等了,都快起来吧。”
朱慈烺翻身下马,满脸微笑的亲自搀扶。
丁启睿等人都是受宠若惊,用眼角的余光偷觑太子的面容,但却也不敢多看。
两个文臣也就罢了,朱慈烺只是朝他们微微一笑,等到左良玉和虎大威时,朱慈烺却是仔细观察。就像史书记载的那样,左良玉是一个红脸长身的汉子,有一把漂亮的大胡须,目光冷静,满脸沧桑,即使面对他这个皇太子,也没有显露出太多的激动之色,显然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然他却不识字,日常文书都需要幕僚念给他听,看起来,一个人有没有谋略,跟读书多少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天赋或许更重要。
“昆山将军快起,久仰将军之名,今日总算是得见了。”朱慈烺笑。
左良玉字昆山,上级长官称部属的宇,表示亲切和客气。
左良玉终于是动容了,能得太子殿下这一句话,那是多大的荣宠啊,再有城府的人,也是要激动了,何况面对太子的夸赞都不激动,太子岂不是要怀疑他的忠心?因此不论真假,他都必须激动。
左良玉激动的又要下跪:“殿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朱慈烺连忙扶住他:“昆山将军不必大礼。”转头对后说道:“若谷先生,你当日提携昆山将军,怕是也没有想到,昆山将军会有今日之成绩吧?”
听到“若谷”两字,左良玉吃了一惊,急忙抬头向太子身后看去,只见一名身材瘦高,须发斑白的老者从太子的幕僚群中走了出来,向太子拱手行礼。
不但左良玉,丁启睿和杨文岳也都看到了,丁启睿忍不住失声道:“侯司农?”
原来是前户部尚书,因为军粮舞弊案被撤职下狱的侯恂侯若谷!
户部尚书别号大司农。
侯恂是侯方域的父亲,照太子和侯方域的约定,只要侯方域烧了归德的粮,太子就负责营救侯恂出狱,侯方域做到了,太子当然不能食言,临出京前,他向父皇请命。崇祯帝正在兴头上,对儿子的请求无不准予,而且他也明白儿子请赦侯恂、激励左良玉的用意,于是准奏,侯恂得以出狱。不过崇祯帝并没有赦免侯恂之罪,只准他到太子军中戴罪立功--这还是崇祯的帝王之术,虽放了侯恂,但还是系了一根绳,一旦侯恂不能有所表现,崇祯帝一怒之下,说不定又会将侯恂下狱。
最初之时,朱慈烺只是礼节性的接见侯恂,不想一番交谈之下,他赫然发现,侯恂实乃是一个有大才的人,睿智豁达,说话不急不躁,对大明内外的局势,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史书记载,侯恂实乃是明末少有的一名伯乐,从左良玉、袁崇焕、尤世威都是他从基层发现、并且向朝廷推荐的人才。
但其本人在军略上并没有过人的才能,朱慈烺读史信史,因此对侯恂并没有太重视,几次交谈之后方才发现,自己差点被史书所误。
细想也不奇怪,侯恂崇祯九年入狱,一直到崇祯十五年下半年方才出狱,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丁启睿督师中原军务,然朱仙镇之败后,官军元气大伤,已经不可能在中原有什么作为,加上粮草严重不足,侯恂最后没有能解围开封,完全在情理之中。而侯恂在狱中的六年,正是流贼从弱小到强大的关键时期,如果侯恂不是在狱中,而是在某一处的督抚任上,说不定会为朝廷多发掘一些人才呢。
于是朱慈烺开始称呼侯恂为“若谷先生”,想着以侯恂之才,担任一方督抚是没有问题的。只等开封之战结束,就可以为他安排。
因为侯恂出狱的消息并没有诏告天下,侯恂又隐在一群幕僚之中,众人的精力都集中在太子身上,因此没有人发现侯恂,若非太子忽然点出,怕就是进了城,众人也不会发现。
“侯大人!”
见到侯恂,左良玉脸色涨红,一下就激动了,他抱拳单膝向侯恂跪下。
朱慈烺仔细观察他,心知他不是在作伪,由此可知,左良玉虽然桀骜跋扈,但对提拔自己的侯恂,还是有相当真情的。
“不敢,老夫现在是戴罪之身,受不得昆山将军的大礼!”侯恂急忙闪躲。
六年的诏狱生活,在侯恂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人更瘦,也更加衰老,不过精神尚好,特别是和太子几次详谈,太子尊称他为“先生”之后,他好像是看到了希望,整个人越发矍铄。今日见到自己的老部下,也是自己最大政治资本的左良玉,深谙官场之道的侯恂丝毫不敢托大,做出一名罪臣应有的表态。
朱慈烺赞道:“昆山将军不忘提携之恩,果然是秉性忠义。若谷先生不必客气,昆山将军也不必大礼。若谷先生虽然戴罪,但只要解了开封之围,本宫必上书朝廷,起用若谷先生为督抚。”
“谢殿下。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必剿灭开封的流贼!”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面对自己的恩公,面对太子,左良玉慷慨激昂,发誓一般的说。
丁启睿杨文岳齐声赞许。
朱慈烺也是微笑---起用侯恂的第一个用意,基本已经达到了。有代天出征的名义,有侯恂在军中,又有九千精武营的震慑,历史上,左良玉畏战怯战,悄悄带兵撤退的事情,百分百不会再发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