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东南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52章 徐标上疏,崇祯十五年,韭菜东南生,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将丁税摊入田亩之中,按亩均派。”</p>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p>
“如此,穷民不再为丁税所困,可以安心生养,不用再担心交不上丁税,丰年能有存余,遇上灾年,也犹有自救之力。天下方能长治久安。”</p>
“为证,臣请在保定先行实施,将今年的丁银,摊入田粮之中。”</p>
……</p>
徐标的奏疏一上,立刻就轰动了朝廷。</p>
自从张居正改革,实施一条鞭法以来,“田赋”和“丁役”就是朝廷的主要收入。就如人的两条腿,但徐标现在居然要动其中的一条,这如何不令人轰动?</p>
至于丁税之弊,此时并非没有人提过,但很快即湮没于众多的奏疏之中,因为谁都知道,摊丁入亩,其实是动了天下有钱人的奶酪,“摊丁入亩、地丁合一”政策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但地主大部分都是士绅,朝廷官员也多是他们利益的代言人,这样的政策,又怎会得到朝廷的支持?</p>
所以,徐标的奏疏令群臣震惊,徐标这是怎么了?疯了吗?</p>
一石卷起千层浪。</p>
徐标的奏疏内容迅速传播开来,虽然陛下还没有态度,但内阁户部官员却已经是紧急开会,研讨对策。</p>
……</p>
晚间。</p>
烛光之下。</p>
堵胤锡和黄宗羲相对而坐。</p>
两人脸色都是极其凝重。</p>
“此文一出,妄议朝政的罪责,太冲你怕是躲不了了,说不得会万夫所指,为众人所攻讦,三文日报更会风雨飘扬。”堵胤锡道。</p>
黄宗羲字太冲。</p>
“虽千万人吾往矣,黄某不惧!”黄宗羲道。</p>
堵胤锡不再说,只深深一辑。</p>
……</p>
初九,京师《三文日报》刊出重磅文章。</p>
《大明财税困局:论丁税的弊端》</p>
此文一出,立刻轰动了京师。</p>
谁都知道,《三文日报》这是在响应保定巡抚徐标的奏疏啊。</p>
自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在南京创立《三文日报》,针砭时政,并轰动江南,继而又在京师出刊之后,三文日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乎已经成了京师百官和文人每日必读之物。而关于《三文日报》的底细,渐渐也不再也是秘密,南京三文日报由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资助,京师的《三文日报》却是由京惠商行在暗中支持,而京惠商行又是当今隆武陛下所创立,每日所载文章,多是讨论国家朝廷的大策,虽然有官员上疏,认为《三文日报》妄议,应该立刻关闭,但所有的奏疏都被隆武帝驳回。</p>
没有官身,不在朝堂,平民白丁却可以谈论国家大政,陛下和内阁却都不干涉,其中的意味,自然不言而明。</p>
--怕不是,很多话陛下和内阁不方便说,改由《三文日报》试探风声和士绅百姓的反应吧?</p>
前番,隆武帝决意和土默特蒙古通好,迎娶土默特小公主娜仁之时,《三文日报》就大力支持,说,娶一蒙古女子,就可得数万蒙古骑兵,解边境之忧患,何乐而不为?唐太宗当年由有和突厥人城下盟约之事,大明现在又有什么可放不下面子的呢?</p>
现在,三文日报响应保定巡抚徐标的奏疏,公开谈论大明朝堂最敏感、也最为让人头疼的财税,并且直接指明了丁税的弊端,等于是在挑战已经延续了千年的“人头税”的制度,并支持了徐标“摊丁入亩”的建议,这如何不让人惊讶?</p>
难道这是陛下和内阁的意思吗?</p>
……</p>
一连两日,徐标的奏疏和《三文日报》的文章,轰动了京师。</p>
朝堂震撼,官员们争论不休,但皇宫却始终静悄悄。</p>
隆武帝一句话也没有说。</p>
不了解陛下的人以为陛下在观望、在思索,但深知陛下脾性的内阁五臣却知道,陛下确实是在观察,但不是观察政策,而是在观察官员,他要知道,反对的都是谁,谁最激烈……</p>
初十。</p>
《三文日报》再刊文章。</p>
《论摊丁入亩的严苛。》</p>
……按旧制,丁税需要五年一审,根据贫富情况,最富有的上上户每人每年征收九钱,然后依次递减,最为贫穷的下下户则每人征收一钱,且新生儿添入、死亡者开除,乍看起来,似乎很公平。</p>
然而,各级官吏根本做不到细心核查,有的官员则为了所谓的政绩,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为了多收钱财,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反增,令百姓苦不堪言。</p>
更可恶的是,士绅利用优免特权隐瞒人口,上户利用钱财权势将自己评为中户,中户评为下户,贫苦百姓反而被刻意评为中上户,奸猾之徒又以客籍进行规避……种种弊端,最后应该征收的税负便又落在了贫苦农民身上。</p>
正是“在民有苦乐不均之叹,在官有征收不力之参,官民交累!”</p>
实行“摊丁入亩”之后,土地多的多交,土地少的少交,没土地的不交,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对地主老财和贪官来说,这当然是“严苛”!</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