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不分敌我的庆历新政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1章 不分敌我的庆历新政,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庆历新政以范仲淹的提出《陈十事》为主。】</p>
【明黜陟:宋代文官以三年为期,武官以五年为期,将政绩送京师考课院磨勘,无大过失,例行迁转,年资几乎成为升迁的唯一标准。】</p>
【针对此制,制定磨勘新法,严格考核办法,延长磨勘年限,择优破格升迁。】</p>
【抑侥幸: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门荫”做官。】</p>
【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严密科举取士。】</p>
【择官长:因为“磨勘”制度,州县官员不作为者居多,在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奖罚后。并主张由各级长官保荐下属加强各级上官的保举和选派。】</p>
【均公田,调整多寡过分悬殊的官员“职田”,防止和减少贪污。】</p>
【厚农桑:组织和奖励兴修水利,发展生产。】</p>
【修武备:主张恢复府兵制,招募京畿卫士,并组织他们三个季度务农一个季度训练战事。】</p>
【减徭役:裁并州县,减轻农民徭役。】</p>
【推恩信:皇帝三年一郊祀,大赦天下、免除百姓多年积欠的赋税,但多未彻底施行。督责地方官员落实执行赦令等恩泽。】</p>
【重命令:当时朝廷法令烦而无信,要求审定成熟后再颁行天下,一旦颁行,必须遵守,不得随意更改。】</p>
……</p>
大秦。</p>
嬴政望着天幕里的种种诏令。</p>
心下暗叹。</p>
变法改革岂是那么容易的?</p>
商君能在秦国变法有成,还是因为秦国的贵族世卿、宗法氛围,没有中原诸侯那么多那么重。</p>
然而就算如此,没有孝公的鼎立支持,这变法也进行不下去。</p>
没有惠文王的延续,昭襄王的坚守。</p>
秦国也走不到横扫六国的地步。</p>
殊不见吴起、屈原哉?</p>
“变法……”</p>
嬴政摸着手边那些刻好的竹简。</p>
上面的每个字都是汉、三国、南北、唐、宋的制度演变。</p>
“变法……”</p>
再次看向眼前的那卷《吕氏春秋》</p>
嬴政目光微凝。</p>
“刘邦来了吗。”</p>
不远处的宦官低头细声道:</p>
“回禀陛下,刘典客正在宫门外分类奏疏呢。”</p>
嬴政微微一顿,眼睛瞥向外面的三伏酷暑。</p>
“让他入偏殿休息吧。”</p>
“将,右相、上卿、国尉、治栗内史……和太子,一并宣来。”</p>
“到齐后,带上刘邦一起来见朕。”</p>
身边的宦官匆匆去传令,嬴政再次看向天幕。</p>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p>
寡人就是王者!</p>
大秦,不会二世而……扶苏……啧。</p>
手扶上额。</p>
寡人的恒儿什么时候能出来啊!</p>
要不问问刘恒?</p>
嬴政目光闪烁不定。</p>
再等等,再等等……</p>
虽说抢人阿母这事在此时很正常……但自己还是要点脸的……</p>
这点寡人不如刘邦啊……</p>
……</p>
大汉。</p>
“啧啧,挺好。”</p>
刘邦拢衣倚着凭枕,嘴里连连称赞。</p>
“这些变法改革,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两件事。”</p>
“一是不干活没能力的统统走人,让有能力的人上。”</p>
“然后让百姓的钱袋子赶紧鼓起来。”</p>
吕雉微微抚鬓,眼角一挑。冷声道:</p>
“庸者下能者上,本就该如此。”</p>
“但此事不是那么容易办的。”</p>
“观宋仁宗的言行,若不是起了西北军事,他也没想着改变制度。”</p>
刘邦摸着胡须沉吟道:</p>
“事情就怕坏在这里。”</p>
“宋朝这几代皇帝,宋太祖有雄心壮志,也有能为。”</p>
“宋太宗有雄心壮志,但无能。”</p>
“宋真宗两样都似有非有,似无非无。”</p>
“这仁宗……说的太少还真判断不了。”</p>
“现在看着有心气,就怕一遇阻力就退了……赵匡义的后人……啧。”</p>
“都心志不坚!不似乃公后人,个個心志坚定!”</p>
一旁的吕雉已经懒得搭理他了。</p>
一旁的刘盈则笑开花的对一旁的小刘恒道:</p>
“四弟,阿父说心志坚定!”</p>
小刘恒笑着点头。</p>
就凭大兄敢硬刚老年吕后,谁敢说你心志不坚?</p>
你就是不坚到正地方啊!</p>
努努力吧!大兄!</p>
我不想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啊!</p>
……</p>
大汉·文帝时期</p>
刘恒以袖掩嘴打了个哈欠。</p>
擦掉眼中泛出的水花,仔细看着《陈十事》,最后击掌感叹道:</p>
“人君当与天下大同,如果天下为皇帝一人独有,就不是君主之道了。”</p>
“士人愿从切身利益处下手改革。”</p>
“宋与士人可谓共治天下。”</p>
刘启则看向刘恒,略有几分纠结道:</p>
“阿父……他们能成功吗?”</p>
刘恒毫不犹豫道:</p>
“不可能成功。”</p>
“第一步路就走错了。”</p>
“这十事中,除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三项外,其余七项都属于改革吏治的范畴。”</p>
“他是个有志之士,敢于担当,想跟天下官吏斗。”</p>
“但他太急了。”</p>
“国,不是这么治的。”</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在榻上扭来扭去,怎么躺怎么别扭。</p>
他对宋朝的文人有了些许改观。</p>
不说其他,就寇准与这范仲淹和其他陈书改革的文人,就说明了赵匡胤宽待文人的策略是对的。</p>
但是……你们外朝管的有点多了吧?</p>
这上上下下是除了后宫……不对,后宫你们也盯着啊!</p>
就什么都要插一手!</p>
你们在这玩垂拱之治呢?</p>
……</p>
炎汉·光武帝时期</p>
刘秀看着其余几条连连点头。</p>
都是切合实际的中肯之治,唯有一条。</p>
恢复府兵制不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