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诸葛恪巧言忽悠,诸葛乔夜得降书(
神纹本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3章 诸葛恪巧言忽悠,诸葛乔夜得降书(,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神纹本神,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葛恪聊及司马懿的中伤:“陛下,并非臣不愿意待在军中,实在是臣的身份让众将颇为忌惮。”</p>
“抚军大将军一直认为臣跟诸葛乔有勾结,让臣难以自辩。”</p>
“故而,臣返回邺城,可以堵住军中的猜疑。”</p>
曹叡拍案怒道:“司马懿最近是越来越放肆了,连朕用的人都敢妄加猜测了。”</p>
诸葛恪劝谏道:“陛下息怒,臣的身份的确敏感,会被怀疑也是很正常。”</p>
“自臣执掌校事府,被怀疑猜忌中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陛下信任臣,臣心无怨言。”</p>
“只是大军出征,最忌将帅不和,臣继续留在军中,有百害而无一利。”</p>
“再者,大军出征,粮草最为重要;臣担心邺城会有人效仿袁绍麾下的许攸,纵容子侄贪墨军粮。”</p>
“臣这个恶名在外的校事府校尉返回了邺城,想必也没人敢对粮草动手脚。”</p>
曹叡见诸葛恪什么错都往自己身上揽,不由心生怜悯:“元逊,你受苦了!”</p>
诸葛恪毅然道:“为了陛下,为了大魏,臣这点苦算不得什么!”</p>
诸葛恪表现得越是大公无私,曹叡对司马懿的厌恶就越多。</p>
思索良久,曹叡同意了诸葛恪的请命。</p>
以诸葛恪督粮为由,让诸葛恪返回邺城。</p>
听得诸葛恪离了军营,不论是司马懿还是蒋济都是多了喜意。</p>
诸葛恪不在,曹叡就不会受到蒙蔽了。</p>
“诸葛恪这个奸贼终于离开了,若非此贼,左将军也不会受到杖刑。”蒋济对诸葛恪颇为不满。</p>
司马懿嘴角也藏不住笑意:“子通不可妄议大臣,诸葛恪也是为了稳定军心,明正军规。”</p>
蒋济嘁了一声,不以为意:“区区一个校事府校尉,算什么大臣?只是陛下养的一条狗,还真把自己当人了。”</p>
“仲达你也别在这说漂亮话,你的笑容都写脸上了。”</p>
司马懿忍不住大笑:“知我者,子通也!”</p>
“没了诸葛恪搅局,我等也不担心诸葛恪会跟诸葛乔勾结了。”</p>
“诸葛恪在军中一日,我就一日寝食难安啊。”</p>
正说间。</p>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入帐来向司马懿辞行。</p>
“子元,可是陛下的军令?”司马懿随口问道,既然入了军,受命执行军令也是很正常的。</p>
司马师摇头:“不是陛下的军令,是左将军的军令。”</p>
“嗯?”司马懿蹙眉:“左将军连你也征调了?”</p>
这几日,张郃比着诸葛恪给的名单在军中征调将校。</p>
为了避免惹人怀疑,张郃用了巧计。</p>
先征调部份,然后用“择优”的方式将名单中的将校留下。</p>
而这个“择优”的方式,又是专门针对世家豪门的将校而来的。</p>
简而言之:利益交换。</p>
普通的将校没利益跟张郃交换,而世家豪门的将校有足够的利益跟张郃交换。</p>
用这样的方式,张郃将名单上的将校几乎都集中在了麾下,只剩下司马师尚未到位。</p>
蒋济没看出什么名堂,只以往司马懿是在担心司马师,不由笑道:“仲达,这雏鹰也是需要独自飞翔的。”</p>
“你总不能一直将子元留在身边,不给子元独立成长的机会啊。”</p>
“你我都老了,这大魏的未来是需要子元这样的年轻人来撑着的。”</p>
司马师也以为司马懿在担心自己,拍了拍胸口道:“阿父勿忧,孩儿也不是第一次统兵了。”</p>
“更何况,左将军身经百战,孩儿也能向左将军讨教用兵的方法。”</p>
司马懿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p>
张郃这次征调的将校,都是世家豪门的将校,大部分又都跟司马懿和蒋济两家有关联。</p>
这让司马懿不由多了疑心。</p>
是我多心了吗?</p>
或许,只是个巧合。</p>
司马懿思索片刻,最终将这分担心和疑心按捺,叮嘱道:“子元,你虽然是我的儿子又是司马家的嫡子,但也不可骄傲。”</p>
“这次跟着左将军,要少说话多做事,不可怠慢了。”</p>
司马师点头道:“阿父放心,孩儿自有分寸!”</p>
看着离开的司马师,司马懿没来由心跳一阵加速。</p>
见司马懿神色有异样,蒋济取笑道:“仲达,你若真担心子元,又何必让他来军中历练啊。”</p>
“你不如学我,我儿蒋秀如今就只治理一方,不用再在军中受苦了。”</p>
司马懿没有附和。</p>
蒋济虽然也懂军谋,却只出谋划策不统兵作战。</p>
司马懿不同,司马懿深知这乱世之中兵权才是最重要的。</p>
故而。</p>
司马懿会从文职转为武职,也会让儿子司马师在军中为将,而不是效仿蒋济让司马师去治理一方。</p>
手中有兵权和手中没兵权,是截然不同的。</p>
此刻的司马懿还没意识到,司马师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p>
在除掉司马懿这件事上,诸葛乔跟诸葛恪是有相同的认知的。</p>
司马不死,诸葛不安。</p>
白马城。</p>
张郃的“密信”由王允的侄儿王凌暗中送到了诸葛乔手中。</p>
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张郃受到了杖刑,对曹叡心生怨恨,想投降大汉。</p>
若是不知名的人用苦肉计,可以不用理会,用计的是张郃,其中必然有诈。</p>
诸葛乔看向眼前自称“王凌”的信使,徐徐而夸:“昔日王司徒为了诛杀董卓,忍辱负重。”</p>
“如今王司徒的侄儿为了助汉灭魏,亦是忍辱负重。”</p>
“并州王家,满门忠烈啊。”</p>
王凌心中虽然鄙夷,语气却是恭敬:“我虽然身在伪魏,但心在大汉。”</p>
“若能助将军覆灭伪魏,我亦不愧对伯父的在天之灵了!”</p>
“将军,曹叡那厮跟曹操一样,凉薄无情,张郃将军都年过六旬了还被处以杖刑,令人着实心寒。”</p>
“若将军信得过我们,愿助将军取曹叡首级!”</p>
诸葛乔抚掌而笑:“好!好!好!我正愁没有内应相助,张郃将军若能成此大功,他日大汉的云台阁上必有张郃将军的画像。”</p>
“只是我听闻诸葛恪也在军中,此人虽然是我胞兄,但贪恋富贵助曹为虐。”</p>
“更兼此人心思敏锐,又执掌了伪魏的校事府,不知张郃将军可有防备?”</p>
“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这用兵乃国家大事,不可不谨慎。”(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