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州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我对做官没兴趣(6k),我在水浒捡尸成圣,诌州舟,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童贯成功收取燕京,不但没如愿封得王爵,还很快被雪藏下野,这让他受了不少冷眼,致仕后长期深居简出。</p>
所以内侍去传旨时,童贯以自己年老为由,委婉拒绝了赵佶启用。</p>
赵佶为此三顾其家,给足了‘老朋友’面子,并承诺遵神宗遗训(王爵),来年即按制兑现。</p>
童贯见好就收、欣然接旨,不但从谭稹手里拿回宣抚河东、河北、燕山,也替代蔡攸重掌枢密院。</p>
八月初九,童贯离京前夕。</p>
赵佶在睿思殿召见,郑重嘱咐道:“金国内部情况复杂,到上京吊慰的使者刚回,金国皇帝同意交割蔚、应、朔、武四州,粘罕此举无疑是自作主张,朕已派人再往上京接洽,卿到任可以此和粘罕谈判,务必控制住事态不扩大!”</p>
“臣领命。”</p>
童贯拱手拜曰:“粘罕为人不善,之前收取燕京期间,传闻就是此人多番阻挠,否则我们不会付出这等代价”</p>
“粘罕追随阿骨打起兵,是金国的军中实权人物,吴乞买也未必能制得住,所以得防着他拥兵自重,马扩多次向朕请缨戍边,他与金人接触多、了解足,此番就随卿北上出力。”</p>
“是”</p>
见童贯唯唯诺诺,赵佶仍旧放心不下,便追问:“倘若粘罕不遵王命,悍然南下攻打我方城池,卿可有良策以御之?”</p>
“嗯”童贯想了想,思得一计回禀:“臣近来听府上小厮闲话,说在一个西域僧人口中,探之知辽帝在夹山活动一带,辽国立国已有两百余年,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辽帝在游牧人心中威望仍存,我们能用金人以制辽,自然也能用辽而制金,臣会想办法与耶律延禧,从而给云中的金军侧翼压力。”</p>
“联辽以制金?”</p>
“然也。”</p>
“可以试试。”</p>
赵佶军事上没啥主见,觉得不错就同意下来,随即又追问:“谭稹最新送回奏疏,说粘罕出兵是为捉拿叛逃辽人,可驻兵不走并向飞狐一带增兵,很难说他究竟想干什么,你到了之后要尽快搞清楚,如果没别的问题,就早早赴任.”</p>
“陛下,马扩没有领兵经验,梁制置麾下大将辛兴宗,臣在河北使得很顺手,请陛下允许臣调至麾下听用”</p>
“辛兴宗?梁方平要用他对付高托山”</p>
童贯临了提的要求,让赵佶感到有些为难。</p>
虽然辛兴宗是童贯旧部,应该还给童贯指挥调度,但此时高托山在河北、山东闹得厉害,梁方平也需要得力干将。</p>
“高托山虽然声势浩大,但不如方腊那般割据城池,既然宋江在江南征剿吃力,陛下不如调他们去襄助梁制置。”</p>
“朕颇通兵法,临阵换将恐不妥.”</p>
赵佶话到一半,突然灵机一动,说道:“梁山军颇能战,此番他们在江南受阻,多因朝廷补给不够,卿不妨带去北方驱使?”</p>
“这”</p>
童贯顿时有种搬石头砸脚的感觉,旋即拱手委婉提醒:“臣之前曾征讨梁山,恐宋江等人心有芥蒂,且梁山军若从江南撤走,方腊说不定会重夺之前城池.”</p>
“尽管放心,朕观察宋江等人许久,他们出身草寇却颇有忠心,应不会记恨前尘旧事,卿可放心大胆使用,至于梁山军撤走后的防务,可让刘延庆率兵继续征讨。”</p>
刘延庆在北伐中丧师,被贬至筠州安置(江西高县),但他作为将门之后,在朝中人脉底蕴深厚,这一年来陆续有人为他说话。</p>
赵佶一直待在京城,耳边就几个能打的将军,话赶话首先想到刘延庆,而筠州离江南比较近,便想给他一次机会。</p>
宋军打不过异族正常,打打家里的贼寇总没问题?</p>
再不济,总能守住胜利果实?</p>
赵佶想的很乐观,童贯虽然不敢苟同,但不愿出言阻止,得罪将门勋贵。</p>
童贯对刘延庆不放心,遂举荐救过自己的张叔夜,建议他作为副手同去江南,也算还之前一个人情。</p>
赵佶当即同意所请,遂传令中书省起草敕书。</p>
童贯拜别徽宗出宫,宿元景则在之后被传召面圣,梁山军安排离不开他协调。</p>
初九中午,宿元景赶到睿思殿谒见。</p>
听完赵佶的新安排,宿元景有种自己养大的孩子,如同花盆被人端走的感觉,当即怔在原地不说话。</p>
“卿为何不言?”</p>
“哦!陛下恕罪,臣方才正有所思,故未能作答。”</p>
“卿所思何事?”</p>
“宋江等虽未剿灭方腊,但也浴血奋战夺回国家半数州县,此时调离岂非前功尽弃?”</p>
宿元景与童贯同样话术,赵佶情不自禁笑出声来,当即回应:“朕已下旨刘延庆、张叔夜前往交接,不会让梁山义士血白流。”</p>
“陛下英明.另外”</p>
“有话就说,不要遮遮掩掩!”</p>
“是。”宿元景拱手一拜,正色说道:“去年梁山军剿灭王庆,宋江、卢俊义封八品武散官,麾下其余将佐还具是白身,他们这半年伤亡颇大,阵亡将佐有十几员,如果没有交代就直接调走,臣怕寒了义士们的忠心.”</p>
赵佶颔首捋须,言曰:“朕唤卿至此,就是为了这事,卿以为该如何交待?”</p>
“臣岂敢”</p>
“大胆说!”</p>
“是”</p>
宿元景对标杨长提出标准。</p>
赵佶想起他的制衡观点,遂以宋江没能攻克方腊为由,最终降了半级进行封赏。</p>
宿元景见好就收、不敢力争,赵佶命他携圣旨亲往无锡传召,以保证梁山军队能平稳交接,随后心甘情愿去助童贯。</p>
八月下旬,宿元景至无锡。</p>
敕封宋江为左武郎(从七品军衔)、定州防御使(从五品);封卢俊义为右武郎(从七品军衔)、祁州团练使(从五品);追封阵亡正将为敦武郎(正八品军衔)、偏将追封秉节郎(从八品军衔);其余人员先到童贯麾下听用,吏部会审定功劳陆续授官。</p>
按说徽宗给的待遇不低,宋江、卢俊义也都如愿穿上绯袍,但想到自己忙活了这么久,依旧被杨长压了一头,心里一时很不是滋味。</p>
宿元景见众人神情各异,随即捋着胡须解释道:“国家正值用人之际,童枢密也急等你们北上,朝廷仓促间不能全部安排,但从封赏结果来看已经很不错,就连战死在河北的梁山头领,陛下也都统一追封。”</p>
“恩相,我们若撤离江南,那方腊不就.”</p>
宋江话没说完,宿元景就接住回曰:“陛下已着刘延庆、张叔夜接手,你们接旨后就收拾军马,留下少量驻军完成交接,之后从速赴真定府听令。”</p>
“刘延庆?就是之前北伐军大将?”</p>
“嗯。”</p>
吴用得到宿元景回答,心里顿时激起一阵难受。</p>
梁山大军自募兵粮,浴血奋战才拿下润州、常州、宣州、湖州,与方腊打成了胶着态势,朝廷却换人来摘桃子。</p>
“军师先去安排,我陪恩相说说话。”</p>
“是。”</p>
吴用很识趣带着众人离去,军帐内只剩宋江、宿元景两人。</p>
宿元景见宋江满脸惆怅,知他心里所想便安慰道:“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我知你与杨长对比想不通,但人与人是不能比的,按我资历不说入主枢密院,在三衙主事绰绰有余,可陛下有全盘考虑,防御使与团练使乃实职,只要麾下部曲仍然存在,还怕穿不上紫袍?”</p>
“恩相误会了,小可不在乎官职大小,也对做官没兴趣,哪怕是九品保义郎,只要能在您麾下效力,都欣然领命,但童枢密”</p>
宋江这话,半个字都不能信,宿元景官场老江湖,自然懂得这是恭维。</p>
只见他平淡点头肯定,并语重心长安慰:“童枢密原本想用旧部辛兴宗,奈何此人正跟着梁方平讨贼,陛下从招安开始就一直考验,能把对外作战才的机会给你,足见陛下对你的重视程度,此去北方要好好表现,别因败过童枢密而轻视,问心无愧做好自己本分,陛下一定会看得见的,别让我失望”</p>
“恩相提携之恩,宋江没齿不忘,无论以后.”</p>
宋江当即匍匐拜谢,但话没说完就被宿元景扶起。</p>
“好了,你被陛下看中,前途必定一片光明,我则以后也许要靠你照拂.”</p>
“恩相说哪里话,您可是陛下倚仗”</p>
“未来的事,谁能说得清楚?那些没封官的将佐,还得靠你善加引导,千万不可使性子,闹出事来你我脸上无光.”</p>
“恩相尽管放心,小可一定会安顿好。”</p>
“那就最好。”</p>
趁着宿元景来无锡,宋江想体现征方腊壮烈,故意带着阵亡兄弟灵牌,来到太湖旁边进行祭奠。</p>
攻打方腊这半年,阵亡头领共计十五人,其中正将穆弘、雷横两人,偏将彭玘、郝思文、郑天寿、邓飞、施恩、孔亮、丁得孙、邹渊、薛永、石勇、宋万、焦挺、王定六,十三人。</p>
至此,宋江麾下的头领仅剩七十。</p>
按说朝廷留了封官后话,且阵亡追封最差都是从八品(宋江保义郎九品军职),这些招降人的结局都会不错。</p>
宋江以为能全员到河北,但宿元景宣诏的当天晚上,就有头领萌生出了离意。</p>
八月底,无锡城,某军营。</p>
“怎么说?还跟着北上吗?”</p>
“北上会北上,但我不想为童贯卖命,卢俊义才得了个团练使,感觉没什么意思.”</p>
“我也觉得跟宋江没意思,还是跟着杨长轻松惬意,我打算找个借口离队去沁州,你要不要一起去?”</p>
“嗯我原本想搏个功名,现在看来跟宋江混不出,索性跟你一去投他。”</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