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所有人都在忙碌
蜗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章 所有人都在忙碌,重回1984赶山狩猎,蜗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换孝服的时候,余秋堂只换了半截孝。</p>
他是侄子,只需要做到这点就行。</p>
但余春杏因为顶着喊天重任,所以要全身重孝,并且还要将整个鞋子全部用白布包裹起来。</p>
至于两个小孩子,属于比较远的亲戚,则是每个人戴个小白帽子就行。</p>
这样的规矩看起来繁琐,但也有好处,里面几百人熙熙攘攘,只要看下孝,就能立刻分辨出和死者的关系亲疏。</p>
余秋堂记得小时候参加白事,有时候因为他的孝比较小,关系比较远,享受不到一些“福利“,心里还倍觉失落。</p>
纯属幼稚。</p>
换好衣服,这时候余秋原恰好过来,便跟着一起在里面转悠。</p>
今天是人死亡的第三天,也是白事最为“热闹”,也是最繁琐的一日。</p>
按照流程,今日白天要“喝汤”,下午要“过桥”,傍晚还要走奈何桥,凌晨要家祭,天不亮要埋人。</p>
等到明日天大亮,关于死人的部份,其实已经结束,剩下都是活人待客。</p>
喝汤,就是吃饸络面,和红事一样。</p>
过桥就是吃流水席,设定的七十二桥,今日会过一部分,明日再过一部分。</p>
奈何桥就是架子车首尾相连的桥梁,要组织所有来宾走三遍。</p>
多的也有走七遍,但因为时间太久,一般不采用。</p>
家祭则是最为持久,也是整个葬礼最为重要,繁琐的环节。</p>
需要所有人跪在在灵堂前,前面放着纸山,纸人纸马,左右各两个阴阳。</p>
阴阳会写好祭文,以非常悠扬高亢的声调,一代代读过去。</p>
每读到一代人,这代人就会上前跪在棺材前,点纸烧香。</p>
而喊天的人,则会带着孝女们哭泣。</p>
前面跪着的孝子则需要磕头感谢。</p>
往往一场家祭下来,不说后面跪着的人腿几乎要残废,前面磕头的人,往往脑袋能磕出个大包,皮都能蹭没。</p>
家里儿子多的,还能换着来,若是少,就需要从头到尾一直磕,也是非常辛苦。</p>
所以那个时代,人们在意儿子,也不全是劳动力丰富的缘故,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对男女进行刻板的分工。</p>
谁也无法在父母的死亡上搞得乌烟瘴气。</p>
家祭流程时间长短,主要看亲戚多少,遇见多的,甚至要四五个小时。</p>
一般次序为,妻子,儿子,女儿,儿媳,孙子,侄子,女婿,外孙,外甥……等</p>
这样以此类推,有着明显的亲近关系。</p>
从家祭人员次序上,就能看出这个时代对于亲疏地位的尺度。</p>
女婿在这边,是很远的关系,甚至还在侄子之外。</p>
也正因为如此,这边的女婿和丈母娘家,关系分的很开。</p>
这种状况在后世得到改善,也不是什么特殊原因,纯粹是家里孩子都很少。</p>
任何封建不封建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靠人为意识能打破。</p>
因为一种关系的形成,背后其实是利益分配。</p>
只有等到这种分配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更多人的利益,即使没有人说,人们会自然选择新的模式。</p>
余秋堂来到灵堂,现在还没到将棺材抬出去的时候,暂时依然放在西厢房里。</p>
余秋堂想进去点个纸。</p>
却被余秋原一把拉住,示意他小心点。</p>
他不明情由,进去后发现小姑旁边,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正一脸僵滞的跪着。</p>
这是大姑。</p>
大姑的模样其实是所有姑姑里最好看的,余秋堂见过她六十多岁拍的照片,好看的像港台明星一样。</p>
但此刻,这位漂亮的女人,看到余秋堂进来,眼神没有任何波动,就仿佛是卡在这个帧里,抽了帧一般。</p>
小姑一声不吭,低着头,看余秋堂进来,也就是扫了一眼,重新低下脑袋。</p>
余秋堂跪下来,给四叔点了点烧纸,就着烧纸的火焰,又点燃三支香,刚准备插到香炉里。</p>
就听到身旁大姑在轻声抽泣。</p>
他硬着头皮将香插进去,刚准备磕头,旁边的大姑突然就栽倒在他面前的麦草上。</p>
“大姑!”</p>
他急忙将大姑扶起来,小姑连忙掐大姑的人中,大姑这才慢悠悠苏醒。</p>
然后慢腾腾地重新跪回去。</p>
还是一句话没说。</p>
余秋堂出门后,看到余秋原躲在外面,这才明白他所说的小心点是啥意思。</p>
果然余秋原说,大姑一早上都晕倒十几次了。</p>
叫她暂时性休息,她也不走。</p>
外面的人来点纸还好,只要是家里人,她都会直接难过到晕倒。</p>
余秋堂听到又是心酸。</p>
大姑就是这样,他也知道的,这个女人不是性格软弱,而纯属是善良。</p>
余秋堂又再四处转,哪里有需要,就过去帮帮忙,有时候帮着喝汤的位置摆摆筷子,有时候还帮压面的位置压压床子。</p>
他没有固定分配任务,但却丝毫不敢轻松下来。</p>
只是走过一些地方,看到大家无论吃饭,喝汤,大部分人其实都很开心,尤其是过桥时还在划拳,吆喝的很厉害。</p>
而那些不懂事的孩子,明明头上都带着孝帽,也就是家族里的人,却为了争执吃个甜的糯米饭,在饭桌上打架。</p>
那些认识不认识的妇女们,在菜上桌的一瞬间,手速惊人的将油炸丸子放进桌上摊开的手绢里,没带手绢的,则是先用勺子舀一大勺,将自己面前饭碗填个结实。</p>
所有人都在忙碌。</p>
除了真正的亲人,还沉浸在难过里,其实白事上的人,都是将这种场合当作改善生活的一次机会,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饭菜,真是一件幸运的事。</p>
余秋堂转的累了,刚好走到乐队旁边,便顺势坐下来,看着唢呐手鼓成圆球的腮帮子,看的出神。</p>
冬日里吹唢呐,其实相当累人。</p>
这边是高原,空气本来就稀薄,冬日这种程度还会加重。</p>
吹唢呐又是极需要肺活量。</p>
唢呐手的脸都是通红的,也不知累的,还是面前火堆烘烤所致。</p>
大概十一点左右,戏班子终于到位,余秋堂站在大门外,看着临时戏台上,秦腔演员们正在表演的铡美案,恍惚到听不清楚在唱什么。</p>
而戏台下围观的中年人们,则发出一阵阵叫好。</p>
他们已完全忘记来这里做什么,而是沉浸在秦腔艺术的瑰宝里。</p>
开心的不得了。</p>
余秋堂转身又回到院子里,站在房檐下,居高临下看着院子里的人来人往,仿佛是一只只蚂蚁。</p>
他不禁开始想,前世的他死后,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