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贝拾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张翰林报恩》,带着神龙回娘家,捡贝拾珠,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不如喊他的小名,他如相认,自会住轿;如不相认,也不会有人知道是在喊他。</p>
主意拿定,当轿子路过他面前时,他如同唤学生一样喊了声“苦臭儿”,然后就像等着判决一样呆呆的立在了路旁。</p>
轿里的张翰林,听见有人唤他儿时的小名,掀轿帘一看,见是自己的启蒙恩师,忙令落轿,走下轿来亲自把先生扶进轿里,自己扶着轿杆走。</p>
到家后,又亲自扶下轿来,按排到上房,好吃好喝好待承。有时间,就和先生谈诗说文,只是不提恩师为何来京,需要什么。</p>
学生不提起来,当先生的也不好开口。住了一段时间,先生就要回去。</p>
张翰林说什么也不让走。先生提了几次,张翰林挡了几次,一直住到第六个月上,先生说什么也要回去,对张翰林说:</p>
“思桓啊,我在这里已打扰了半年了,也不知家里的情况什么样了,我也怪闷念他们的,我还是回去吧。”</p>
这一次,张翰林倒是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临走,只给了他一些路上的盘费,再什么也没提。</p>
先生一路走一路想:自己在这里住了这半年,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树上挂的都吃过了;</p>
绫罗绸缎,铺过、盖过、穿过,这荣华富贵,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了这半年的享受,也不枉来人世一遭儿。</p>
先生美滋滋地回味着在京的生活,心里高兴,脚下生风,很快来到老家村头。</p>
看见了村边的大柳树,先生心里又犯开了嘀咕:</p>
我半年没在家,也不知家里穷成什么样子了?原说去借贷,如今两手空空回了家,见了妻儿们又说个什么呢?</p>
就实话实说!</p>
咳!有什么法子呢?还不是我行善没行到家,只顾了自己,就管不了家里了。</p>
先生心里一边想着一边往家走,走到自家的宅院前,愣住了:破旧的茅草小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前后相连两处青砖起脊大瓦房。东、西厢房、南房,也都是青砖到顶。朱漆大门,气气派派一座四合院。</p>
“莫非家里生活不下去卖了这祖传的宅基地?”先生心里想。又不知宅主是谁,不敢贸然进去。就想到隔壁去问问清楚。</p>
刚一转身,就听背后有人喊道:“哎哟,老先生,您老真会享福,平地起盖这么一处大宅院,添百十亩好地,置这么多家产,一趟家也不回!”</p>
“怎么,你说这家是我的?”</p>
“怎么,这不是你在外了大财,让手下伙计回来操持盖的?”</p>
“哎呀,哪里什么大财,我这半年……”</p>
于是,先生把在张翰林家的情况一五一十对乡亲们说了。</p>
乡亲们赞不绝口地说“真是善有善报,先生积德行善行来了后半生的富贵荣华。”一时传为美谈。</p>
据说,张翰林为他的养地育贤庄办了很多好事,加之他儿孙满堂人员兴旺,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村名改称“张家庄”。</p>
张翰林回棘津州老家祭祖,棘津州的人们才知道了这个故事。</p>
</p>
(https://www.yqwxw.cc/html/109/109431/21055353.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