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藤紫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 简单的人,灿烂的笑,隋风飞扬,朱藤紫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郎在忠伯、小草两人的陪同下,跟随唐介休押运着三百万贯巨款返回长安邀功请赏去了。</p>
几天后,夏侯福也在用公帑犒劳了手下一帮弟兄,煞有介事地在建康搞出了一场捉拿雁巢残匪的好戏之后,取消了在“升和汤饼馆”的订单。</p>
杨凌因心里牵挂着顾沁儿,本想趁唐介休离开江南的这段时间同蒙享商量商量,抽出空来赶往钦州探望一下顾沁儿的,却由于蒙享虽是厨艺高超的江南大厨,但却不擅经营,自唐介休带着三郎走后,大多店面上的事情还须杨凌出面张罗、应付的缘故,一时离开不得。</p>
杨凌与蒙享结识的时间不长,且因“升和汤饼馆”内为两位掌厨各设有一间独立的后厨,所以平时两人凑在一起接触交往的机会并不算多,而此次由唐介休和三郎这两位汤饼馆的当家人都离开了,倒是给杨凌、蒙享两人提供了一个彼此熟悉、交往的机会。</p>
渐渐地,杨凌发现,蒙享别看已届而立之年,其实是位心思极其单纯的人。</p>
尽管他在后厨带领一帮徒弟烹制菜肴时,对每道菜肴的色香味要求极其严苛,甚至会为了有徒弟在一道烹制好了的菜肴里少加了一勺盐,两滴醋,也要逼着徒弟把做好的菜回锅重做,并且还要做得和新出锅的一模一样。</p>
但是,在除了厨艺的其它方面,蒙享就如同不谙世事的少年,对诸如如何招揽新客、挽留住熟客以及盘点帐目之类的事情可谓是一窍不通,通常都是脸上挂着他独有的灿烂的笑容在一旁看着杨凌、娄氏(娄氏是主动向唐介休请求重回汤饼馆代理掌柜的)和唐喜一通忙活过后,抱歉地向几个人说一声:“叫您费心了。”</p>
有过那么几回,蒙享来找杨凌切磋交流厨艺,是决不肯踏入杨凌那间小厨房半步的,只远远地站在门外与杨凌探讨着抻面的技巧、煮面的火候把握之类的专业问题,俨然就是一位痴迷于厨艺而罔顾世间任何事的大隐。</p>
杨凌趁蒙享找他交流厨艺的机会,偶尔也会问到他被唐介休邀请来“升和汤饼馆”之前的经历,譬如,为什么不自己开一间酒楼来做,而要来替唐介休打工之类的问题。</p>
起初蒙享似乎不愿过多地向旁人谈起自己以往的经历,后来渐渐和杨凌熟悉了,瞧出他问这些问题纯粹是出于好奇,并无半点恶意,才断断续续地告诉了杨凌一些原来的事。</p>
据蒙享说,他是自十四岁起就入了厨师这一行,跟随师父在建康“不醉不归楼”做了整整八年的帮厨,直到隋朝兴兵伐来南陈的那一年,才刚刚出师做了掌厨,虽因做得一手好鱼肴闻名江南,却不逢其时,隋朝伐灭南陈后,查禁了南陈帝都建康城内所有的酒楼,蒙享也从此失了业,在以后的七八年时间里,都是以在家传带徒弟习学厨艺为生,偶尔也会接受过往的熟客邀请,到别人家中做些家宴,直至唐介休自长安来到建康,经人介绍找到了他。</p>
“杨师父。”蒙享虽比杨凌大有十几岁,且论做掌厨的资历也远比杨凌要老,却始终客气地称呼杨凌为师父,“你没发现,在这条建康城中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只开有咱们这么一座酒楼吗?”</p>
经蒙享这么一提醒,杨凌想了想,不禁惊讶地说道:“蒙先生,你别说,还真是的。这是为何呀?”</p>
“不瞒你说,近两年有徒弟也劝我在建康开办一座酒楼,可是到官府一打听方知,朝廷对在建康开办酒楼这样供人聚集作乐的场所掌控得极为严苛,不仅要求有建康本地的吏员做保,在申领执照时,店主还须与官府签订承诺书,保证来店内的客人不会违禁,否则店主须承担连坐的责任。我一听,当时就打消了自己开店的想法。”</p>
杨凌从蒙享陆陆续续告诉他的一些事情里,大致了解到了他之所以会接受唐介休的邀请,来到“升和汤饼馆”做掌厨,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不由得产生了将来要与蒙享合伙,单独开一间汤饼馆的想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