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章康熙又训练出一支生力军,康熙康熙,草原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在无计可施的康熙得到周培公后,像是得到了救命稻草,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跟周培公商量,让他出主意,康熙才有点心安。</p>
一天,康熙忧心忡忡地对周培公说:“我们双方打了好多仗,结果互有胜负。看来吴三桂是很难战胜了。”</p>
看来战争的境况不妙。周培公对着沙盘研究了一番,指着云南地界分析道:“吴三桂的后勤战线长,保障不力,从长远来看,朝廷要占上风。另外,听说他的前线将领与吴三桂之间也存在矛盾,所以他的兵力进攻不力,估计他打到湖南就不往前了。”</p>
听了周培公的这一番论说,康熙还将信将疑,直到前线汇报战况,吴三桂果然打到湖南就停止不前了。康熙这才佩服周培公。</p>
又有一次,他们谈论到二藩。康熙信心十足地说:“此二藩跟吴三桂不一样,他们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没有动静。”</p>
周培公详细地研究了三藩的情况,“耿精忠似乎有点响应吴三桂的意思。唯尚可喜没有动静。”</p>
康熙点头表示同意周培公的意见。</p>
周培公指着广东分析说:“尚可喜这个老家伙是有点鬼道。或许他岁数太大,只想着养老。”</p>
康熙想起他以前曾经有过回东北老家养老的意愿,就说:“尚可喜至今没有反叛的动静。”</p>
周培公建议道:“他现在可能左右为难,咱们能不能给他加点火呢?”</p>
一听这话,康熙来了兴致,问道:“你想怎么加?”这一点和康熙不谋而合。</p>
“他不是有两个儿子吗?我们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做文章。皇上以为如何?”周培公又继续出招。</p>
“甚好,可是朕听说尚之信此人,与他父亲素来不合,他们发生不愉快怎么办?”康熙担心尚可喜扛不住。</p>
但是周培公狡黠地笑了笑,“咱们正好利用他们这个矛盾,给他来个浑水摸鱼。”康熙瞅瞅周培公,这个人真有韬略。</p>
“好,那朕就开始下手了。”康熙坐到龙椅上,下了意旨:封尚可喜为亲王,授尚可喜之子尚元孝为“平南大将军”,授尚可喜另一子尚之信为“讨掳大将军”,当时就差人送往广东。同时命他们会同广西总督一起,去进剿叛军。</p>
康熙写完意旨,笑着对周培公说:“这下尚可喜更不好办了,估计他也收到了吴三桂的信函,逼着他做出选择,他现在左右为难:是跟朝廷,还是跟吴三桂。”</p>
几天后,广东那边果然有动静,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竟然把他的父亲尚可喜幽禁了起来。然后这个人更为狂虐至极,他还效法吴三桂,命令他的士兵都换了明朝的旗帜,都换上明朝的服装,彻底背叛了朝廷。这个人还很执着。</p>
这个可恶的逆子!</p>
更让康熙震动的是,面对儿子的不孝之举,尚可喜竟然没有办法,只能气愤之极,最后竟然呕血身亡!</p>
一时,朝廷的兵力有限,钱粮也不足,也无法再进攻,吴三桂由于后勤跟不上,也是强弩之末。双方在长江两岸对峙。战争进入焦着状态。</p>
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和整个朝廷都高兴万分。尚可喜一死,三藩就失去一个,就剩下两藩了。吴三桂的进攻至此总算被遏制住了。 康熙高兴万分,对大臣们说:“现在我们再一鼓作气就可以得到胜利了。为了鼓舞士气,朕准备亲征,争取打败三藩,取得最后的胜利。”</p>
一听到皇上要亲征,满朝文武都表示反对。大家认为,在这个时刻皇上御驾亲征,只能给士兵增加负担,作用不大,亲征没有用。</p>
康熙听到大臣们的反应不愿意:“朕就那么没有用啦?起码能鼓舞士气不是?”</p>
大臣们也有他们的理由:“皇上御驾亲征,有用是有用,不过作用不大,还不如在后方做保障呢。”</p>
一时间,康熙和大臣们的争论进行正酣之时,传来察哈尔王叛变的消息。</p>
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就像被人打了闷棍一样,脑袋一片空白。因为,平三藩的战争正在关键时刻,几乎所有机动的士兵都被派到了前线,京城已成空城。康熙苦于无力量对付,扼腕叹息。这真是雪上加霜啊。</p>
因为前方的情况十分吓人,报上来的战况很吓人:察哈尔王骑兵一万,况且已经离京城只有六百里的路程了。康熙眉头紧皱,怎么办?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么大的变故,却没有兵力应付,这可怎么办?</p>
当时,康熙犯愁得一筹莫展,据说心里被堵得吃不下饭了!</p>
正在这时,外面报说:“周培公求见!”康熙也没在意,朕都没有办法,你能有什么办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