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是常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百七十八 秋闱发榜,大宋炮灰逆袭录,碰壁是常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李不弃辞官的意图很明确,就是降低被阴的几率。虽然“锁厅试”参加的人少,录取率却高,但是参加锁厅试的人都是官场中人,更容易被人熟悉其文风,也就更容易让人从中找出李不弃的卷子来。但是参加普通考试的举子来自天南地北,人数又多,从中想要找出李不弃的卷子可就难上加难了。</p>
至于人家在批卷前动手脚的事情李不弃也想过,可是没等他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大相国寺就出手了。大相国寺的和尚消息也是极为灵通的,显然嗅到了什么异常的气息,他们放出风来,那意思就是谁在考试的时候和李不弃过不去,就是和大相国寺过不去。</p>
大相国寺啊,在京城也是数得着的一霸,普通小官小吏谁敢惹啊?那不是想一辈子不自在嘛。</p>
不过李不弃觉得光是有大相国寺保驾护航还是不够,还是要继续张扬文名,于是他把这半年来整理的《对韵》给拿了出来。如《三字经》一样,这本书也立时就火了起来,一时又是汴梁纸贵。</p>
若是还有后世的人穿过来,自然能看出这本书就是《笠翁对韵》的删节版。不过《笠翁对韵》写得太好,简单删掉宋真宗以后的典故就不顺畅了。因此为了保证整书仍然声韵协调,琅琅上口,李不弃可是琢磨了整整半年还是不满意。幸好李不弃不是有个高水平的师傅嘛,这书一交给丁度,丁度见猎心喜又邀了李淑等人把这书给完成了。</p>
丁度等人都是自重身份的人物,不会和小辈儿抢功劳,这书仍然署了名李不弃的名字,丁度等人只挂了个校勘的名头。于是李不弃又名正言顺的窃据了李渔的经典。有了《三字经》和《笠翁对韵》两部经典的加持,谁还敢说李不弃不学无术?主考官想黜落李不弃都要三思而行。</p>
果然当秋闱放榜的时候好多百姓围在开封府前等着看李不弃有没有考中。当红榜张出来,这些百姓比参加考试的秀才们还激动:“快看看李大官人中了没有?”“看看李大官人中了第几名?”</p>
“哎呀!李大官人中了!”“在哪里?是第几名?”“在这儿呢?倒数第二!”“胡说!李大官人写得诗那么好,怎么会是倒数第二?你看错了吧?”“就在这里了,真是倒数第二!”</p>
“哎呀!这主考真是瞎了眼!李大官人怎么会是倒数?哎呀,俺下的注完了!”</p>
原来有人已经就李不弃考试名次开出了盘口,好多人都买了李不弃考中前几名呢,这下都赔了。于是好多百姓都骂了起来。当然也有人说:“想来是考官不喜李大官人的文风吧?”</p>
有人就大叫:“好诗文就是好诗文,他不喜欢也不能这么判!”</p>
百姓这么吵吵嚷嚷,反倒把一帮正经看榜的秀才们挤到外面急的跳脚。一阵吵嚷后,秀才们好歹挤进内圈就有人大笑道:“快看,李不弃真的才考了倒数第二。就这名次,到了省试还不是立刻黜落的?”</p>
另一人似乎更是对李不弃不感冒:“李不弃考试前又是写《三字经》,又是《对韵》,不就是想投机取巧,要彰显文名让考官不敢黜落嘛!可是我听说那《对韵》根本就是丁度学士作的,只是因为官家要让李不弃考上,丁学士才不得不把《对韵》拿给李不弃去显摆。看来李不弃果然不堪,才得了倒数第二。定是考官不敢黜落他,只得低低的取了。”</p>
“竟有这事?可恨这样李不弃便顶了一个本该考上的,也不知道谁倒霉,让他顶掉了。”</p>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秀才却听不下去了,用手一拍前边人的肩膀:“这位兄台不可乱说。李不弃那本《对韵》确实是他写出来的,丁度学士只是润色了几处。”</p>
前面的秀才扭过头来见那秀才一身麻衣,便怒目而视:“李不弃写《对韵》可是你亲眼看见的?”</p>
年轻秀才却正色道:“正是。李大官人写《对韵》时在下确实看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