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是常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百一十四 朝堂风向,大宋炮灰逆袭录,碰壁是常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刘湜弹劾李不弃的罪名除了“监守自盗”外都是捕风捉影的事,到这个地步自然也就不用查了。接着李不弃就上奏折请求把军器作坊从三司剥离出来,而且有消息称宰执、六部、枢密院那边大多赞成,皇帝也有此意。得知竟是这种结果,刘湜气得差点儿吐血,在家里闭门不出,请求出外任职。</p>
王拱辰也气得吐血,某种程度上他比刘湜还郁闷。刘湜可不需要对是否应该给天下公吏发薪水表态,他作为三司使却是必须明确表态的。</p>
大宋这两年虽然没有大的战事,但是备边从不敢松懈,再加上各地多遭天灾,庆历改革又半途而废,一直都是入不敷出,虽然有白糖、玻璃两项新增的财源,但相对于国家巨大的开支就是杯水车薪。总之,国库里没钱,无论是宰相还是三司使都绝不敢开给小吏们发工资的口子。这事儿说来理由充分,可是人的感情很多时候根本不管什么理由不理由,谁反对给小吏发薪肯定把天下的小吏都得罪了。</p>
皇帝和宰相不想担这个责任,就让三司想辙,说人家李不弃可以是给出了税负增收的办法了,你三司只要办成了就有钱给小吏们发工资啊。可问题是李不弃关于促贸易、开海贸的奏章洋洋洒洒写了二十多页,措施大的十项,小的三十多项,若是要实施起来是要累死三司上下啊。</p>
更要命的问题是原本他王拱辰可以抓李不弃的差,让李不弃去干活儿,干好了三司使可以分润功劳,干不好把不是全都推到李不弃身上就是。可是经过这次的弹劾事件,从势头上来看李不弃未必能继续留在三司,王拱辰想抓李不弃的差根本就没有可能。王拱辰发现自己铁定要成为被宰执们抛出来给小吏们骂的替罪羊。</p>
政治上从来都是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王拱辰和刘湜跳出来弹劾李不弃的时候,一干文官还能同仇敌忾,但是这完全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当发现事情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琢磨如何从这件事上捞取最大利益了,哪怕是从自己盟友身上撕下一块肉。</p>
宋太祖、太宗哥儿俩让三司总揽天下财权,不但夺了宰相的权,也夺了户部、工部、枢密院的权,尤其是本来应该是掌管天下赋税的户部现在完全成了打酱油的角色。所以朝堂上其实很多人是有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利的野望的,只是在没有机会时大家都只是想想罢了。</p>
可是李不弃这次确实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虽然目前看来把军器生产从三司剥离似乎对三司并没有多大的伤害,但老狐狸都知道风起于青萍之末。一旦这次有了先例,以后谁知道会是什么情况呢?</p>
这次李不弃说三司不会搞军器生产,应该把军器生产剥离。那么三司的官就懂修护河渠吗?胄案修护河渠的职责是不是也应该剥离交给工部?三司懂行军打仗吗?为军队提供粮秣的职责是否该交给枢密院?有了剥离军器生产的先例,一旦再出现什么机会,把这些要求提出来可就不显得突兀了。</p>
其实如果王拱辰自己当宰相也会希望把财计大全交给户部,因为户部是宰相管着啊,那样宰相抓着财权在与皇帝斗争时腰杆儿就硬气了很多,所以他其实很理解那些一边倒支持李不弃的官员。但谁让他现在正作着三司使呢,如果军器作坊在他任上从三司以这样的方式剥离出去,他就太没有面子了。</p>
而且现在三司中已经有了怨言,都说要不是吃饱了撑的去惹李不弃,怎么会让三司吃这样的亏。</p>
所以在多冲压力之下三司使就病了,看热闹的三司副使乐呵呵地主持工作。但是副使有些事上做不了主,一遇到讨论剥离军器监和给小吏发薪的事情就摆出一副“不关我事,你们找计相就好”的架势。王拱辰虽然躺在病床上,但是仍能感到给架在火上烤的滋味。</p>
在朝堂上为了李不弃的上书吵得吐沫如雨的时候李不弃却龟缩在胄案做起了好宝宝,每天就是泡在作坊里,作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不过消息不用他打听,就自然有人向他报告。</p>
程钧又鬼鬼祟祟钻进李不弃的公事房,一脸坏笑:“李判,刚刚从大理寺得到的消息,大理寺就此结案,栽赃官人的那几个家伙已经定了罪,判了发配琼州,遇赦不赦,但是也不准备再追查幕后主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