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看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徐庶论典故,李严思投刘璋,三国群英风云录,银河看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庶见李严满面愁容,劝道:“刘使君胸怀大志,仁德爱民,今虽落困,只待天时,便潜龙升天也,平芝有意否?”</p>

李严叹道:“难矣!”</p>

徐庶道:“想当年高祖不过一亭长,光武帝不过二百随从,现天下崩裂,正是我等英雄用武之时。”</p>

李严道:“那该当如何?”</p>

徐庶道:“投效刘使君。”</p>

李严问:“若我去投刘使君,刘表岂会相容?”</p>

徐庶道:“你可知吕伯奢其人?”</p>

李严道:“不知。”</p>

徐庶道:“曹操有一好友,姓吕名伯奢,家住成皋,一日曹操刺董卓事败,便连夜逃出,董卓令人捉拿,曹操逃回故里,不敢归家,寻一故人借住两日,以观风声,曹操故人便是吕伯奢,吕伯奢好心收留曹操与其随从,吕伯奢见家中无菜招待故友,便磨刀杀鸡,哪知曹操在房中闻见磨刀声,心中怀疑,但也不声张,晚饭之时,并未见有肉食,便起杀意,招来护卫几人,入夜杀掉吕伯奢一家七口,待到后厨,见锅中菜鸡正热,知自己杀错,故言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趁夜轻骑而走。”</p>

李严道:“曹贼多疑滥杀,禀性着劣,为世人不耻也。”</p>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个典故历史上很多解释,也是因为这一点曹操被后人讹诟的重要原因之一。</p>

第一种解释:宁愿我对不起别人,也不让别人对不起我。</p>

我们分析曹操当时的想法,还原当时的场景,曹操知道自己杀错了人,感叹宁愿我对不起别人,也不让别人对不起我。</p>

我们知道曹操在许劭那里得到的评价,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曹操得到了这个评价非常的高兴,未来的自己可能是一个命世之才,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他将自己标榜成一个英雄,将来要干大事的,这个时候误杀了一个故人,感叹一下,心里安慰自己,减少愧疚感。</p>

曹操认为自己的宿命是定国安邦平天下,自己性命的价值比平民高,杀了一个平民,也没办法给你偿命,一个平民和万万千的平民相比,我的性命更重要,人生会犯无数的错误,战场上也会杀很多无辜的人,所以曹操倒没觉得什么大不了的,这也是古时候杀人不过头点低的一种思想。</p>

我们现在觉得杀人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的,古时候乱世是家常便饭,治世时权贵杀平民,也可以用钱来脱罪,那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这多士人批判。</p>

重要点不在曹操杀人,关键是杀了什么人,杀人后说了什么话,如果曹操杀人后大哭,忏悔自己错杀吕伯奢,这应该没有什么事情。</p>

曹操没这么干,而是说了那八个字的妄语,最终给曹操打下了多疑,好杀标签,曹操这个人确实也多疑好杀,凭个人直觉妄断他人生死,甚至会杀那些对他有贡献的人,真心帮助他的人,这才是关键问题所在。</p>

如果曹操不多疑,好杀,可能活不了那么久,曹丕,曹睿,曹爽不多疑,两个皇帝病死了,一个皇帝被司马昭逼退位了。</p>

当时政治环境非常的艰难,正因为曹操这种性格才能成功的活下去,董卓死了,李榷,郭汜都死了,献帝是一个王牌,也是一把双刃,用的好可以无往不利,当然有时候也容易割伤自己。</p>

为什么奉天子以讨不臣是毛阶提出来的,郭嘉,荀攸,荀彧,程昱这些佐世之才,难道不知道吗?</p>

结论是:你为曹操出身入死,哪天他怀疑你,没有理由的就把你给杀了,杀了之后还说是用负我的,这种主公多可怕,这种人不讲你功劳,不看你贡献,如果你跟献帝走得近,那就想办法做掉你?</p>

曹操杀人如麻,手上沾满鲜血,而刘备的刚好相反,很多一起创业的伙伴都封候列将,位极人臣。</p>

第二种解释更是粗暴直接,大概就是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能有天下人负我。</p>

把杀吕伯奢一家扩大到天下人身上,前者解释曹操还是为万民计,当是孰重孰轻一种心理,现在变成,曹操就是要称王称霸,唯我曹操乃是乱世英雄的一种王霸之气,那为什么会有这种解释,大概是很多人的想象力作粹,杀了吕伯奢暴露了曹操的多疑的本质,发现错杀后说了一句话,暴露其奸诈的本性。</p>

由一斑探其全貌将这个人的解释为天下人更为贴切,也更能突出曹操其人的心性。</p>

确实如此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赤县玄歌

字丑莫怪

武绝战尊

太白公子

第三阴差

黑将灬

狐瞳

骑马钓鱼

女神总裁的王牌高手

军刀1984

重阳人

三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