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烟屁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2章 暗渡子午道,三国第一保镖,最后的烟屁股,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建平以自身看相的专业对郭嘉、刘晔和陈群进行了点评:“主公,从这三人一生的运程来看,他们三人都是有大富贵之人,都有王佐之才啊!不过······郭嘉此人似乎寿数不长,四十而亡;刘晔和陈群倒是很正常,至少也有花甲之寿!”</p>
刘成对此毫不怀疑,问道:“他们的意志方面、忠诚方面情况如何?”</p>
朱建平笑道:“主公,但凡有大才、大抱负之人,哪个不是意志坚定之辈?至于他们的忠诚,其实并不是由他们决定,而是由主公决定!”</p>
“这倒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说说看,他们的忠诚度为何由吾来决定呢?”刘成笑着问道。</p>
朱建平摸了摸长须:“有大才、大智慧之人往往不是主上挑选他们,而是他们挑选主上。他们若是看不上主公,主公就算再礼贤下士也是白搭;倘若他们认为主公才是可以建立大功业之人,他们会主动前来投靠!”</p>
说到这里,朱建平极为严肃的起身向刘成拱手躬身道:“主公,今日建平冒死进谏,昔日董卓如果不是自身膨胀、忘乎所以,太过残暴不仁,他不会是这种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主公年纪虽轻,却老成持重、胸怀天下,只要主公一直初心不改,有身边这许多文武辅佐,他日必定可以匡扶社稷、平定天下,只是不可轻易更改政治主张······”</p>
刘成对朱建平这番话极为重视,他知道其实当初天时对董卓很有利,董卓也很有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何等的机缘?可惜这家伙一不懂得把握时机,二又自己作死,三是本身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才能,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自我膨胀,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都是导致董卓灭亡的重要因素。</p>
再比如袁绍,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袁绍的家底比曹操丰厚得多,北方尽归他所有,而曹操的实力比他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在谋士方面,袁绍有沮授、田丰、审配、逢纪、许攸、陈琳,这些人比曹操手下的荀彧、郭嘉、荀攸、程昱一点也不差。在武将方面,袁绍有麴义、颜良、文丑、张郃、高揽、臧洪,也不会比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差,可袁绍这家伙却自毁长城,杀了功高震主的麴义,又杀进忠言的田丰,逼走许攸,本身又外宽内忌,刚愎自用,不是成大事的料。</p>
刘成起身对朱江平拱手鞠躬道:“朱公金玉良言,成铭记于心!”</p>
张辽、董承已率一万虎威军向汉中出发了,七八日便抵达阳平关下,汉中方面已得到了朝廷以张鲁截杀朝廷使者、自领太守、发动叛乱为由兴兵讨伐的消息,一时间汉中郡各县人心惶惶。</p>
张鲁杀了原汉中太守苏固和其心腹,又杀了汉中许多豪族,早已惹得汉中人士不满,后来又杀了一起出兵的张修,夺其兵马,张修的部下当时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委屈求全,投降了张鲁,可他们心里对张鲁的恨意并不曾消失。</p>
当张辽、董承带着朝廷大军前来征讨的消息传到汉中时,张修的旧部、汉中当地与张鲁有仇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有些人密谋准备发动叛乱,有些豪族已经派人前去联络张辽和董承。</p>
而此时张鲁也是心慌意乱,他原本以为朝廷现在已经偏安一隅,根本没有精力来管他的汉中,他在汉中行事也是无所顾忌,没朝廷这么快就做出了反应,还出动了一万精兵前来讨伐,如今搞得整个汉中都人心不稳。</p>
汉中太守府。</p>
张鲁脸色凝重的坐在上首,左边谋士阎圃、杨松,右边是武将张卫、杨昂、杨柏、杨任。</p>
张鲁看着几人问道:“杨松,各县的情况如何?”</p>
杨松起身道:“主公,情况不妙,各县大族和军中一些张修原部众都有些蠢蠢欲动的迹象,官吏们人心惶惶,根本无心办公,只要阳平关一破,属下担心那些人就会立即打开城门迎接朝廷大军!”</p>
张鲁又问弟弟张卫:“我军有多少兵马可以动用?”</p>
“各县除去最基本的守卫,把能调动的兵马全部调动起来,最多也只有五千人,这些兵马要驻守阳平关和山上屯寨,还要驻防由关中进入汉中的通道,我军兵力捉襟见肘啊,只能被动防守,无力发动反击!”</p>
从关中进入汉中主要有四条路,从东向西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p>
当张鲁等人得到朝廷要兴兵攻打汉中的消息之后,张鲁等人推断朝廷的兵马应该会走子午道或者傥骆道,毕竟这两条道距离长安最近,大军走这两条道要省去很多时间,可以最快进入汉中境内,因此他们把大部分兵马都派驻守卫这两条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