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剑山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科举,明末求生记,名剑山庄,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质能猜到也不是问题。不过,张质能由方以智想到,张轩想改革科举,却是他对张轩的了解了。</p>
“陛下。”张质说道:“八股取士多有弊端,但是陛下想将数学入正科,似乎也太大了一点。”</p>
“所以,我要一点一点的来。”张轩说道:“大兄也是看过,方以智丈量七府,朝廷多出数百万亩耕地,均分税负之后,朝廷多收百万石粮食,而民不加赋,这样的事情,如何不能推广到全国。”</p>
“但是方以智不过是一个人。他即便是有三头六臂,又能做多少事情。朕属意他回国子监为朕教出一批太学生,就如同明太祖用国子监生一般,丈量天下田亩。”</p>
“朕准备,在秋收之后,命方先生回京。”</p>
其实张轩这样的举动,大多是模仿明太祖。</p>
不管明代后期怎么糟糕,但是明太祖很多事情的本意却是不错的,比如均税,均徭。将朝廷的负担尽量平均分配,如此一来单个百姓的负担就减轻了不少,这是朱元璋,乃至终明一代都坚持理财思想。</p>
但是怎么想与怎么做,终究是有一差别的。</p>
朱元璋当初就大量使用国子监监生,甚至明前期很多国子监监生的前程不在科举出身之下。</p>
这也是张轩退而求其次的做法。</p>
科举事关重大,不能妄动,但是国子监颓废</p>
久矣,很多人都忘记了大明国初国子监的威风。在明代的后期,国子监的作用,似乎仅仅是智啊朝廷有困难的时候,开一批捐生。可以用钱卖国子监的身份。</p>
“丈量一事,虽然也是要是。”张质说道:“但也是一时之事。最多十年而已,但在科举之中加入数科,却影响深远,陛下既然用方先生掌管国子监,陛下又何必硬要如此。”</p>
张轩冷笑一声,说道:“当年明太祖让下面年年报黄册数目,最后后湖黄册弄成了什么样子?大明落到这个地步,理财有失,是最大的问题,大明富有天下,最后朝廷国库不如郑家一家,真是岂有此理?”</p>
“崇祯虽然是庸人,然如果朝廷有万历初年的钱财,这天下未必能到而今的地步。”</p>
“朕鉴明亡教训,本朝决计不能重蹈覆辙,故而天下士大夫,必须精通数学,上可补国政之失,下不为胥吏所骗,不至于出任地方官,还带着什么师爷前去。什么事情都让师爷去做了,朝廷要此人做什么?”</p>
“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丈量田亩之事,决非今日一遭,将来朝廷定然定期普查,不能让下情不能上达。”</p>
“朝廷这一本大帐,朕一定要理得的清楚明白。”</p>
张质听了,暗自惊心,心中有一番话,想要说出来,却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了。</p>
张轩说道:“大兄有何话,就说直说。”</p>
张质跪在地面之上,说道:“陛下叫我一句大兄,臣今日就僭越,以陛下之兄自居,有一番话,臣是说给族弟张轩,却不是大夏皇帝的。”</p>
张轩听了,说道:“大兄请将,愚弟恭听。”</p>
张质说道:“在临颍的时候,我为举人,临颍城南,河边张家庄乃是我张家所在,全村数百亩地,大半乃是我张家所有,历来朝廷收税,都是我报一个数目去县衙。县衙按这个数目收了,我再送一笔银子给衙役,这笔银子,乃临颍县衙上下均分。”</p>
“历来如此。县衙上下,朝廷命官不过十几人,纵然有衙役白役数百人,但是总览全县之政,却也不能。大多是当地之事,由各村落三老士绅处置。”</p>
“其中隐瞒田亩,指良田为荒地,指水田为旱田,等等事情,臣都知道。”</p>
“臣于山西做过亲民官,如何不想治麾下之大户。扩展税源。实不能也。”</p>
“纵然是灭门县令,也不过灭一家之门,如何能灭全县豪强之门?即便不是如此,各地民情不同,地形不同,民俗不同,想以一贯之,可乎?”</p>
(https://www.yqwxw.cc/html/117/117198/52256935.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