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章 冲锋在前,帝国争霸,闪烁,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头,左下方。”</p>
“看到了。”</p>
应了一句,廉明阳的注意力回到了面前的仪表盘上,不过也只是扫了一眼,随后朝前方看去。</p>
现在是8点45分。</p>
在左前方的公路上,一支装甲部队正向北开进。</p>
没错,就是第04101装甲营。</p>
所有坦克与步兵战车的炮塔顶部、车体的后面,以及炮塔与车体的侧面都用荧光粉刷上了用作敌我识别的倒“V”符号。</p>
在空中通过微光夜视仪,看得非常的清楚。</p>
至于为什么用这个符号,传闻是在斯里兰卡平叛行动中,某个士兵的无心之举。</p>
这样一来,通过微光夜视仪,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坦克战车是友军,最大限度降低发生误伤的可能。</p>
其实,在微光夜视仪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绿色。</p>
至于荧光符号,也只是显得格外明亮一些罢了。</p>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夜战始终都是帝国陆军的短板。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军队就吃够了夜间作战的苦头。</p>
此后,帝国陆军下了巨大的功夫解决夜战难题。</p>
结果就是,包括微光夜视仪在内,各种各样的夜视设备成为了部队的标配。</p>
夜视眼镜早就成为了航空兵,以及特种部队的标准装备,陆航的直升机飞行员,更加是人手一部。</p>
其实,在波沙湾战场上,帝国陆军已经展现出了极强的夜战能力,夜间作战效率甚至超过了白天。针对重点目标的轰炸行动,几乎都是在夜间进行,而“攻-11”更是集中在夜间出动。</p>
此时,廉明阳就戴着双目微光夜视仪。</p>
这种质量不到1000克,直接装在飞行头盔上的夜视设备早已是标准配备,能在夜间为飞行员提供1000米左右的可视距离。虽然不足以用来进行战斗,但是对驾驭直升机肯定是绰绰有余。</p>
在超过地面的装甲部队之后,廉明阳打开编队通信频道,发出第一道命令。</p>
减速。</p>
把飞行速度由每小时220千米降低到每小时150千米。</p>
当然,还要检查直升机与武器的状态,并做好战斗准备。</p>
在标准的空地协同战术当中,武装直升机一般在装甲集群的前方50千米左右,消灭沿途有威胁的目标。</p>
当然,也包括阻击敌人的武装直升机。</p>
因为需要掩护装甲部队作战,所以也没有必要太过突前。</p>
“战线”并不是一条线,存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不等的防御纵深,如果担任掩护任务的武装直升机飞太快,跟后方的装甲部队拉开了距离,反到有可能产生破绽,敌人也就有可能趁机而入。</p>
此外,保持适当的距离,还能够获得地面部队支持。</p>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野战部队的自行防空系统。</p>
要说的话,帝国陆军恐怕是全球范围内最不重视防空的部队。</p>
只是,这也怪不了陆军。</p>
要往根源上说,其实跟空军有关。</p>
按照“分家”时定下的规矩,战役级别以上的防空系统,即射程超过60千米,以战区防空为主的远程防空系统都归属空军。</p>
按空军的作战理论,地面防空武器只是以战斗机为主的防空体系的一部分。</p>
其实,在空军的规划中,防空系统只是对已有的制空体系的补充,最有效的防空手段是夺取与掌握制空权。</p>
有了绝对的制空权,还需要防空?</p>
正是如此,陆军能够发展的,也只是野战防空系统。</p>
因为帝国空军足够强大,还一直奉行进攻战略,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陆军没有遇到严重的空中威胁。</p>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连帝国空军提供的防空掩护都不够牢固,那么就算拥有性能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也基本上是摆设。在现代化的空中力量面前,野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率几乎为零。</p>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p>
在帝国军队内部的联合演习当中,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没有一次成功的阻击了空军发起的远程打击。</p>
要说的话,野战防空系统最大的价值,就是逼迫空军发展射程更远的武器。</p>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帝国空军率先提出了“防区外武器”的概念,并且按照这个概念研制了多种射程在80千米以上的打击弹药,比如装上了滑翔弹翼与火箭助推发动机,高空投掷射程超过100千米的滑翔炸弹。</p>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p>
严格说来,就是在武装直升机诞生后,帝国陆军才认识到了野战防空系统的重要性。</p>
说得简单一点,空军掌握的制空力量,不管是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还是射程很远的区域防空导弹,在对付以树梢高度飞行的武装直升机的时候,都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根本就够不着。</p>
这下,对付武装直升机的重担落到了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上。</p>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陆军航空兵损失几千架直升机,早已经证明,小口径高射炮对低空目标有足够的威胁。</p>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投入巨资,研制了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的野战防空系统。</p>
这就是“FP-95A”式自行高射炮。</p>
这种与ZT-99A几乎同时服役的自行高射炮,是帝国陆军耗费近20年功夫搞出来的精品之作。</p>
其实,FP-95A可以看成是“石勒喀”的现代化版本。</p>
在波伊战争的后期,帝国陆军缴获了数台基本上完好无损的“石勒喀”自行高射炮,并且进行了测试。</p>
以当时的标准,“石勒喀”算得上非常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p>
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p>
最突出的,其实是欠缺火控系统,独立作战能力比较差,对付高速目标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p>
此外,23毫米炮弹的威力明显偏弱。</p>
针对这些问题,帝国陆军确定了自行高射炮的性能标准。</p>
与“石勒喀”相比,FP-95A使用的两门30毫米高射炮,而且跟“直-10A”上的机关炮同型,弹药能完全通用。也正是如此,“FP-95A”具备摧毁轻装甲目标的能力,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p>
最突出的,仍然是火控系统。</p>
FP-95A有一套相当完整,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火控设备。</p>
核心是一台C波段,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千米的对空搜索跟踪雷达,另外有一部专门负责火控照射的X波段雷达。</p>
此外,还有一套在强电磁环境下,也就是受到干扰后使用的光电观瞄设备。</p>
即便在所有的电子设备失效之后,炮长还能使用安装在炮塔上的机械瞄具。</p>
不过,也就是这套火控系统,差点就让“FP-95A”下马。</p>
不止因为研制难度巨大,研制进度是一再拖延,还跟高昂的成本有关。</p>
FP-95A的出厂单价为350万金元,几乎是ZT-99A的两倍。</p>
正是如此,FP-95A成为了帝国陆军最贵的地面主战平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