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鼠就是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7章 海外王,汉兴,硕鼠就是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次战争,徐代灼一直跟着左鹤林,从未离开过队伍在路上新占领的城市驻扎。</p>
他曾经在青海湖边跟来投靠的吐蕃部落兵吃烤羊肉,跟着大部队到过甘州、肃州、瓜州、沙洲,出了玉门关,征服整个西域,一直抵达葱岭,跟帕尔斯军队对峙了很长时间。</p>
如果从出兵是开始算起,徐代灼一路行来单程上万里,来回两万里。</p>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这一下就算是把行万里路这一条做到了。</p>
因此现在徐代灼的见识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至少在左鹤林和徐世桢的刻意支持下,他对西北方向的局势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p>
因此徐代灼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自己的想法。</p>
虽说出生在皇室,嫡庶之间其实没有那么大区别,自己留在国内也不一定没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但徐代灼觉得自己不能这样赌,因为一旦赌输了就再也没机会了。</p>
而且,在家里跟自己兄弟争执有什么意义?那几乎只能削弱帝国的实力。</p>
还不如自己去争取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父亲一开始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坞堡主不是吗?自己能获得的起始资源肯定比父亲当时的情况好得多。</p>
至于在西域能不能获得独立性,这个倒是不用担心。</p>
徐代灼这一路走来,一个很直观的认识就是,帝国要统治西域是很麻烦的。</p>
实际上他也由此想到如今帝国的双头布局:皇帝爷爷在泉城,以最早控制,因而最发达的齐省为核心向帝国其他领土辐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经济等等国内布局。</p>
父亲徐世杨在燕京,都督危险的北方边境,布置针对鞑子的各种战争——之前主要是女真,刚刚结束的党项,还有不久之后的蒙兀。</p>
这种布局本来就是帝国的信息传输速度无法跟上帝国的扩张步伐,最终才不得已形成两个都城各自负责一部分的情况。</p>
这还是传统的汉地,等到将来,帝国完成南北统一,恐怕即使两个脑袋都不一定够用了。</p>
毕竟,到那时,帝国至少会成为一个最南端到三沙一带,最北方到外兴安岭,最东方到扶桑,最西方到葱岭的超级大帝国。</p>
这大概就是军校教官在课堂上讲的所谓“自然边界”的极限。</p>
而这个帝国的边角地区,一旦发生紧急事件,把消息传到京城,恐怕至少得一两个月的时间,等帝国点起大军前来支援,恐怕得一年之后了。</p>
若是帝国军队打倒葱岭之外呢?</p>
那恐怕一两年都反应不过来。</p>
所以,这个“自然边界极限”之外的土地,只能是在帝国政府的支持之下分封出去,形成一系列类似高丽这样的外蕃国家。</p>
徐代灼看中的就是这个机会。</p>
实际上左鹤林、徐世桢,以及没有参加这次西征的王启年都曾经暗戳戳的向他这个皇庶长孙表达过这个意思——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又能力征服能走到的任何地方,但可以遇见的将来,帝国不可能直接统治葱岭以西的地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