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遥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龙冈书院,银河系的另一个地球,巡天遥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明邦叫了小女孩儿三次她才抬起头来。问她有没有管事儿的大人,她指着屋外的厕所说:“我爷爷是这儿的管理员。这些天他便秘,吃了医生开的麻仁滋脾丸和乳果糖都不顶用,今天在厕所蹲了好一会儿了。”</p>
刘明邦坐在另一侧的太师椅上。“有人管就好,反正我俩现在没事儿干,正好在这儿等等你爷爷出来。”</p>
小女孩儿赶忙起身把椅子让给了朱万平,提起暖水瓶往桌上的铜茶壶里续满水。“这是刚才我爷爷泡的茶,二位请慢用。”</p>
俩人顶着烈日在这个镇子里又是走又是喊的跑了这么大一圈,确实口渴了。也没有跟小女孩儿多客气,一人抽了一套三才碗倒上茶水大口喝起来。</p>
喝了几口之后,朱万平纳闷起来。“要说这贵州的茶叶我是熟的不能再熟了,但是今天品的这一壶却是第一次喝。既不像都均毛尖那样馥郁,也不似湄潭翠芽那般稚嫩,还不像茸毫雀舌一般鲜爽,更不像明前翠片那般清高。涩中留香、苦后回甘,细品起来真的别有一番意境啊。”</p>
刘明邦边大口喝水边问:“真是长见识,朱老先生还钻研过茶道?”</p>
这一问不要紧,朱万平彻底打开了话匣子:“要说这饮茶的讲究那可就大了。首先这顺序得分为五步: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需要慢慢品,不能像你那样咕咚咕咚地往下灌,看着跟饮牛似的。</p>
其次,茶叶的好坏很大程度依赖于当地的气候和水土。就拿贵州来看,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造就了无数品质独特的高端绿茶。</p>
再有,饮茶的器具也是很有讲究的。比方说绿茶,就比较适宜用无色无花无盖的玻璃杯,或者用白瓷、青瓷、青花瓷。品的时候重在体会这个韵味。花茶最重要的在于香气,用青瓷、青花瓷质地的盖碗比较合适。而乌龙茶重在啜,紫砂壶就成了上选。</p>
至于白茶、红茶、黄茶之类也各有讲究。回承德后你可以到我那坐坐,一边品茶一边听我跟你细细道来。”</p>
听着朱万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茶道,刘明邦心中顿时有一万匹巴西神兽奔涌而过。“还说我附庸风雅,您老爷子倒是一大把年纪,难道就没听说过现代的茶道是文化骗子和奸商们联手凭空捏造出来的噱头吗?”</p>
虽然内心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神兽填满,但是刘明邦依然保持了马屁精的基本职业素养。故意表现出夸张的崇拜:“朱老先生不愧是多面手、百晓生、万金油啊。即会摄影,又懂天文,还对茶道有如此高深的研究。而这其中任何一样能学出成就都是很不容易的,朱老先生竟然成了集大成者,真的都可以称得上伟大了。”</p>
朱万平古板的脸上瞬间笑开了花:“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人。我从来也不觉得有谁可以称得上伟大二字。每个人身处不同的时代,受制于客观条件。我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贡献出我自己的才华。我一直觉得,伟大这个词是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不断进化的过程,而我是从前人那里进化而来的。”</p>
朱万平的这套说辞听着像是在谦虚,仔细一品,完全是在变相论证“伟大”二字用在自己身上的合理性。长了这么大,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大言不惭、厚颜无耻而且还清新脱俗的自吹自擂。刘明邦感觉一口老血已经顶到了嗓子眼儿,稍微一松劲儿就会喷出来。</p>
刘明邦又喝了一口茶想往下再压一压,猛然间从茶水中品出了熟悉的味道。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属性如此寒凉,这到底是什么茶叶,我是在哪儿见过呢?”</p>
朱万平却不以为然。“这种茶叶连我都没喝过,你又能从哪见过呢?快别想了,不可能的事儿。”</p>
刘明邦顺手先开了茶壶盖往里看了一眼,立刻失声惊叫起来:“我勒个去,谁这么作死,竟然拿这玩意儿泡水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