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刘家大院的故事(一),重入苍茫,铮臣,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第四十六章 刘家大院的故事(一)</p>

<p>清康熙四年,山东省昌乐县刘齐郭庄贫苦农民刘尚隆报名参加了去黑龙江戍边的队伍,来到了宁古塔(现黑龙江省宁安市),在宁安东大街贩卖毛皮,康熙七年宁古塔成立十三官庄,刘尚隆一家去了金坑(地名)垦荒种地。当刘尚隆的孙子长大成人时,县衙又将他们迁到上官地村,在那里垦荒种地。</p>

<p>当时上官村只有几户人家,还是两家旗人,当时刘家只有一辆破牛车,车上只有一个装破烂儿的小柜子,上官地人都嘲笑他们叫小柜子刘家。刘尚隆和儿子将四个孙子从东到西分成四家,大孙子在东,二孙子、三孙子、四孙子逐个向西排开,最西边儿就是四孙子刘志宝,这就是形成上官地刘家的四大支系。 </p>

<p>清康熙中期刘家还得靠镐头、镰刀、锄头垦荒种地,日子过得很苦,当刘志宝孙子刘永忠长大后,他决心改变穷苦的面貌,他领着儿子起五更爬半夜的苦干,终于建成了一个小的院落,有了两间房子和一个柴草垛。到了嘉庆年刘永忠已经有两个儿子,五个孙子了,不久刘永忠和长子都故去了,留下次子刘君启领着两个儿子和三个侄子耕种土地,当时土台子村也只有几户人家,有个姓陈的外号叫“陈奸头儿”的,家里人少地多,又有牛、马等牲畜,他想找个人多的人家换工,于是他就找到了刘君启,用两头牛换两个人耕地,刘君启派一儿一侄儿去,刘君启用两头牛开启了生荒地,当年就种上了小麦和黄豆,又赶上年成好,小麦、黄豆都丰收了,刘君启又买了两个小牛犊子养着,两年后小牛犊子套上了车,刘君启卖粮食又有了几个钱,一些旗人因男人出征无人种地就将土地撂荒了,后来只好低价出卖,刘君启趁此良机,大量的收购抛荒地,几年后刘君启领着儿子、侄子大干、苦干有了积蓄,接着是给五个壮劳力精挑选、细打听找好姑娘,娶媳妇、盖房子,繁衍生息,初步形成了一个刘家中院。 </p>

<p>刘君启在光绪元年添了一个孙子,取名为刘玉升。刘玉升天资聪明,不到周岁,什么都会说了,六七岁就能帮助大人干活,刘君启经常拉着孙子的手,告诉他一些生财之道,刘玉升每日在私塾里读书,放学后就跟着爷爷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刘君启觉得这个孙子聪明又勤劳,应该好好带一带,日后接他的班有可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刘玉升私塾毕业后就跟爷爷学习管家,他身材高大有力气又勤劳又聪明深得大家的喜爱,他不但早起干活,晚上也干活,日久天长,大家都叫他刘半夜。他跟着爷爷学习管家又收购了很多旗人抛弃的荒地,还养了许多的牲畜,建起了榨油厂、木工厂,又盖了些房子,刘家大院初步形成,刘玉升在爷爷言传身教下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族长。</p>

<p>刘君启年事已高就将家族大权交给了孙子,刘君启为了让刘玉升接班,召开了全家族的大会还请来了刘氏家族的代表和附近大户族长,在举行全族的宴会上,他宣布刘玉升为刘家大院第四支的族长,统管大家庭的财政、生产、婚配、外交等一切大事。刘君启还宣布了新的家法。刘玉升二十三岁当上了大家族的族长,很多当地的头面人物都与他结交,县太爷有时候也来刘家大院做客,第一次来吃饭,给上的山珍海味,美酒好肉,吃完饭县长大人十分的高兴,刘玉升问了一句饭好不好的话,大人的兴致正浓,说了一句若是酒具餐具再讲究讲究就好了,刘玉升点头,说大人提醒的对,我记住了。(据说餐具都是木制的) 过了小半年县长大人又来了,刘玉升让人准备了一桌子的普通饭菜,虽然花样繁多,不过也是些萝卜白菜土豆而已,餐具、酒具可是景德镇的正宗瓷器,还有从俄罗斯进口来的西洋酒具,吃完饭刘玉升又问,大人吃得如何,大人说美味胜于美器呀! 刘家大院一直流传着这个故事告诫后人要务实。</p>

<p>刘玉升接手了繁重的族长位置后,年老的刘君启经常领着孙子在大院里溜达,此时常想起当年受苦、受穷的日子,他希望今天富裕起来的刘家大院能够有所作为,遇到一些穷人来借贷,他总是有求必应,要是有能力还就还,不还也没有人去要账;大冬天他赶着车四处看看有没有病饿的人倒在街上;有没有吃不上穿不上的人。</p>

<p>有一天他发现一个人躺在大道上,过去一看原来是鋦锅的匠人,三九天病倒在大街上,刘君启将他拉回了家给他治好了病。鋦锅匠说他并没有什么大病,而是挣来的钱被土匪抢走了,又饿又气倒在了大路上,鋦锅匠在刘家大院过了年,身体恢复后给刘君启磕了三个头,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刘君启送走了鋦锅匠,思考筹划了良久,开春就在江北建了一个慈善房,能容下一百多人,他对外声明,不用报告官府,冬季里,乞丐(从关里逃荒来的人们)、流浪汉可以免费住在慈善房,供应吃住。从此以后东京城一带冬季,乞丐、流浪汉就有了住处。 刘君启少年时没有文化吃了很多苦,他有了钱以后就建立了私塾学堂,并从山东请来的教书先生,东西上官刘姓子女无论是否适龄都可入学,这样当地就有了一所小学校,还提供一顿午饭,他要求男孩子必须上学,女孩子自愿,还规定了作息时间,按时吃饭,按时上学,不许逃学等规章制度。还让皮匠的学徒缝了几个皮球让孩子玩。刘氏子女在当地都有一些文化,都能写会算,社会地位也高些,这和当初刘善人的长远目光分不开,直到今天人们一提刘善人都知道是刘家大院的庄头。 </p>

(https://www.yqwxw.cc/html/123/123163/34088507.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放学后别走

作梦DR

纠缠二十年,你还想往哪儿跑

绿茶味薄荷

他与时光皆薄幸

景夕言

隐仙真传

隐真散人

我的英雄学院之黎明光辉

嵨崎

碧落花

小胖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