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万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奇怪的信空空杯酒,大唐封魔录,笑万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长安南望,是著名的秦岭。秦岭又名终南山。</p></p>
<p>周武王灭商后,殷商的遗民伯夷、叔齐认为诸侯伐君是为不仁,是以不食周粟,隐居在秦岭首阳山,以松针、山泉充饥。终南山就成了历代隐士们的圣地。</p></p>
<p>大约600年后,周王室日渐衰微。老子出函谷关,在楼观台留下了两卷《道》《德》经,后来人们根据老子的经书发展出道教一门,李唐王朝尊老子为祖,崇尚道教。终南山更成了道教的圣地。隐居修仙人的越来越多。</p></p>
<p>秦岭很大,素有八百里秦川之说。</p></p>
<p>辋川,只是这终南山千岭万壑中的一条小小溪谷,位于以玉闻名的蓝田境内。</p></p>
<p>这里有一处别业,本是武后当政时著名诗人宋之问所有。开元年间,转为以少年诗才名震长安的王维所有。十数年经营,颇有诸多得意的地方,文杏馆、看湖亭、竹里馆、辛夷坞等怡人小景,成了王维和朋友们煮茶论禅、弹琴长啸的佳境。</p></p>
<p>安禄山十五万大军反唐,直破长安的时候。玄宗闻风西逃时只带了皇子皇孙和一些文武重臣。以王维的品阶,不在此列。因此,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毫无意外的成了叛军的俘虏。并被掳至洛阳,供安禄山伪燕王朝装点门面。</p></p>
<p>这件事,也成了王维人生的巨大转折点。</p></p>
<p>毕竟在安禄山伪燕政权呆过一段时间。王维被**救回后,便有人将这件事报告了肃宗,应该是那些平日里嫉妒他诗才的人吧。王维被投入大狱。</p></p>
<p>幸运的是,他在安禄山伪燕时写的一首思念李唐王朝的诗被秀才裴迪流传出来,又有平反有功的弟弟王缙愿意为兄长削籍赎罪,这才被赦免,给了个太子中允的闲职。</p></p>
<p>连番不幸的遭遇之后,王维愈加向佛,过起了半隐半仕的生活。这些也直接影响到他后期的诗画,被人尊为诗佛。当然这是后话。</p></p>
<p>那浪荡公子和仆从,便是奔向这王维的辋川别业而来。</p></p>
<p>一天前的夜里,已经是夜禁时分,他收到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但整件事,思量起来却非常的令人奇怪。</p></p>
<p>信,是由父亲的近身侍卫送来亲手交给自己的。父亲有一支二十人组成的近卫队,那二十名近卫跟随父亲的时间几乎比自己的年龄还大。他记忆中,这些人从来没有离开过父亲身边超过五十步。</p></p>
<p>当时自己正在书案前摆弄着一只木鸟。</p></p>
<p>前些日子在酒坊喝酒时,认识了一位正在禁宫修缮宫殿的木匠,这些匠人属于九寺五监之一的将作监统管,是皇室御用的工匠。两人酒喝在一处,甚是投机。那匠人便以木鸟相赠。</p></p>
<p>匠人说,木鸟是自己做工乏味时以殿柱的边角料做的,不成敬意。只是那木鸟内嵌机关,旋转机括可以飞出千步开外,也是旁的工匠不能所及的。</p></p>
<p>公子试过,匠人所言不虚。因此,夜深了也把玩不倦。</p></p>
<p>那近卫直接翻窗进了自己的书房,想必不是走的正门,而是游墙进得府内。近卫将信交到自己手上,也不叮嘱什么,只是两句寒暄后,迅即闪身退入夜色,遁形而去了。</p></p>
<p>信件是以父亲常用的封函装着的,不是竹管木盒,不是蜡丸藏书。不知道这是怎样一封信,竟让那近卫弄得如此神秘。</p></p>
<p>公子心中奇怪,捏信在手,未曾急着打开。先是掂了掂分量,又弹弄了几番。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p></p>
<p>思量一通,即是父亲差心腹送来,还是先看看信再说。公子当下取出一把象牙小匕,挑开封蜡,展信便看。</p></p>
<p>噫!一目了然,信的内容很简单。</p></p>
<p>吾儿。着查访高仙芝、边令诚二人旧事。没有落款。</p></p>
<p>此外,再无半点信息,也不说查什么内容,也不说急不急,也不说查到何层境地。就这么劈头盖脸的说查访下这两个人的旧事。</p></p>
<p>是啊,这二人一个死了多年。一个潼关陷落时,被叛军掳走。有什么事,肯定都是旧事。</p></p>
<p>就在他顾自端详那信的内容时,却忽得见了灯光映透的地方,一片红渍。</p></p>
<p>翻过来,那显然不是红渍。豁然印着的,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帅印。如今这天下兵马大元帅可是当今天子的亲儿子广平王李俶。而且战乱之际,这帅印之下的权力毫不逊色他那皇帝老子的玉玺。</p></p>
<p>这是哪一出?父亲的信简单平常,看不出有什么大事发生。可这背后,却又盖着广平王的帅印,明白告诉自己这是一件天大的差事。</p></p>
<p>顺其自然吧。公子这样想着,将信收好秘藏。</p></p>
<p>高仙芝、边令诚都是比自己大过三十几岁的人物,又逢遭战乱,他们两个的事,知道的人也不多了。</p></p>
<p>不过,他倒是已经想到了一个人,也许他知道,打定主意,便安心去睡了。</p></p>
<p>主仆二人不紧不慢,倒也在日落时分赶到了辋川所在。</p></p>
<p>沿着辋河走到一处水浅流缓的地方,那里有一座漫水桥,头大的卵石用铁条箍住砌成三座桥墩,海碗粗细的榆木对半劈开铺做桥面,河水紧贴着桥板流淌而去。</p></p>
<p>过桥不远,一处山岗前的巨石上刻了“华子岗”三个字。绕过巨石,一条小路沿着溪流而上,直入深谷。二人落鞍,牵马进了幽谷。</p></p>
<p>山谷里,夕光斑驳,分外清幽。一缕凉风,吹得人心透彻。</p></p>
<p>最奇的一处,溪底是一块极大的青石,浅溪缓缓,绵延一百二十余步,全无半根杂草、石屑。青石冷然,令那浅浅的溪水,生起无限的清凉之意。</p></p>
<p>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p></p>
<p>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p></p>
<p>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p></p>
<p>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p></p>
<p>王老居士的《山居秋暝》,大概就是在这里得来的吧。这样的地方,真是容易让人生起出世的心意。</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