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弘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参合陂之战(一),关陇世家,公子弘毅,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西燕灭亡后,整个中原地区,只剩下后燕、北魏两国。双方均陈重兵于边境,后燕、北魏的战争一触即发。</p>
慕容垂年老持重,本想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一举击败北魏,无奈太子慕容宝为了掌权树威,急不可耐的向慕容垂请战,声称要好好教训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拓跋珪。</p>
395年5月,慕容垂以太子慕容宝为统帅,与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一起统率步骑军八万北伐,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统领步骑军一万八千人为后援,大举进攻北魏的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p>
后燕散骑常侍高湖向慕容垂进谏道:“魏国与我大燕世代联姻,每当魏国发生天灾人祸,我大燕总是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种种恩德,深如海洋。虽然两国之间出现过我大燕向魏国索取战马不得而扣留了使臣拓跋觚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但此事错在于我国,岂能贸然兴兵讨伐呢?况且拓跋珪沉稳勇武,极富谋略,自幼就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如今又兵强马壮,未可小视。太子慕容宝固然春秋鼎盛,身强力壮,但临敌经验少,好胜心又强,现在陛下把北伐魏国的重任交付于他,他难免有轻敌之心,一旦战争的结果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既损伤了太子的威望,又坏了我大燕的国事,希望陛下能够再三考虑,仔细斟酌。”</p>
高湖的话语重心长,句句在理。他深知太子慕容宝虽然也是四十岁的人了,但是从未参与过征伐之事,且行事轻浮,听不进不同意见,实在不是合适的军事统帅人选。</p>
然而此时的慕容垂则有自己的考虑。</p>
慕容垂此时已经年过七十,身体多病,不宜再亲自率军出征,而太子慕容宝却从未经过战阵,这在这么一个乱世,是绝对不行的。于是,慕容垂便计划以慕容宝为统帅,配以精兵强将辅佐,兵器锋利、战甲坚固、粮食充足,自己则在幕后出谋划策,暗中指导,只要一举平定了北魏,则太子慕容宝既有了亲临战阵的经验,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声望,燕国也能彻底解除北魏这个心腹大患。有此盘算,故而,慕容垂没有听从高湖的建议。</p>
慕容垂自己年迈多病,不宜亲征;低估了拓跋珪,低估了北魏;为后燕长远计,培养太子慕容宝。这三个原因是慕容垂任命慕容宝为帅的主要原因。</p>
得知后燕精锐尽出,大举北伐。拓跋珪一时间有些儿慌了手脚。</p>
谋士张兖(yan)向拓跋珪建议道:“此次,后燕大举进攻我大魏,这肯定是被之前平灭西燕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次后燕倾国而来,肯定是抱了以众击少,倚强凌弱的心理。我们应该将计就计,示敌以弱,表现得更加疲惫孱弱,以使他们更加的骄傲轻敌。这样我们就可以寻找到他们的弱点,一举击败他们了。”</p>
拓跋珪听从了张兖的建议,下令收拾部落牲畜,西撤一千余里,西渡黄河,以避开后燕的兵锋。</p>
后燕大军沿路行进,发现北魏军队早已逃得无影无踪,骄气日盛。</p>
不久,后燕大军攻占五原,收降了原本臣服于北魏的诸部百姓三万余户,收割粮食一百多万斛(hu),粮草足够大军数月之用,整个后燕大军上下弥漫着一种喜悦轻敌的气氛。</p>
缴获颇多,粮草充足,这让慕容宝犯下了此战的第一个大错,他命令做为大军后援,为大军运送粮草的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统领步骑军一万八千人前来与自己统率的八万后燕军主力会合。</p>
之后,后燕大军修筑了黑城,把大军开到黄河岸边,打造船只,准备渡河。</p>
八月,弓劲马肥,经过数个月休整的拓跋珪把自己的铁骑也开到了黄河岸边,和后燕军隔着黄河展开对峙。</p>
拓跋珪在黄河岸边筑起了高台,检阅将士,祈祷河神,士气高涨的准备和后燕军打一场硬仗。</p>
看到拓跋珪率军出现在黄河对岸,后燕军喜不自胜,可是他们不知道,拓跋珪除了率领铁骑列阵于黄河岸边之外,还分兵数路:</p>
第一路由猛将、陈留公拓跋虔(qian)率领骑兵数万从朔方东渡黄河,埋伏在后燕军的后路,以切断后燕军和后燕国内的联系;</p>
第二路由名将、九原公拓跋仪率领骑兵数万屯驻于河北,威胁后燕军的左翼;</p>
第三路则由名将、略阳公拓跋遵率领骑兵数万,威胁后燕军的右翼。</p>
战斗还未开始,后燕军就已经陷入了北魏军的团团包围之中。</p>
而骄傲自大的后燕军统帅慕容宝还浑然不觉,此时的后燕大军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完全失去了和后燕国内的联系,后燕大军和后燕国内来往的使节,都被拓跋虔拦截后俘获。</p>
九月底,后燕军在黄河上进行渡河演练,结果黄河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将后燕军演练的数艘战船吹到了北魏军一方,战船上的后燕军因此都成为了北魏的俘虏。</p>
拓跋珪得知这一情况后,顿时心生一计。拓跋珪装作不敢和后燕作战的模样,接见、款待了这些后燕俘虏,之后又将这些俘虏全部放回,临送前,拓跋珪还装作十分好奇的对这些俘虏问道:“你们燕国的皇帝慕容垂已经驾崩了,你们的太子为什么还守在黄河岸边,不返回燕国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