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2章 独眼丁爷的能力,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不但文辞流畅,而且情致也很足!</p>
</p>
绰约妩媚大堤女孩深情地请愿恋人不要远行,少女挽留情人的口吻缠绵格外动人,触动内心柔软。</p>
</p>
而且与祖父的作品对照,刚好可以看做前后连贯的剧情,十分奇妙!</p>
</p>
更令人叫绝的是,陈成外地口音,于襄阳应是初来乍到,怎么……</p>
</p>
“陈生也精通音律吗?”</p>
</p>
如若不然,怎么配这大堤曲格外契合……</p>
</p>
陈成装B道:“只是略懂,略懂而已!”</p>
</p>
随后又自谦道:“相比汉阳王旧作,难以企及——未有庙堂之思,但只小儿女之态,格调未免低了!”</p>
</p>
“无妨!”张愿却不介意:“‘大堤’本就是俗曲,何必一定要有君臣之意的表达!”</p>
</p>
个个都要扯到庙堂政治上去,反而不好听了!</p>
</p>
“快!”兴致勃勃地张愿催促手下乐工:“以新词配曲,速速演奏来!”</p>
</p>
这大堤曲乃是“乡音”,</p>
</p>
他那刚到到新鲜玩物后欲抓耳挠腮的样了看得陈成大觉有趣,也给自已点赞,又一次猜对了别人的喜好!</p>
</p>
……</p>
</p>
若说这种表现爱情的诗歌,即便可以用“美人君王”这种牵强的理论来解释,但有时候遇到古板的人,仍会为之不喜。</p>
</p>
例如以《黄鹤楼》名垂千古的崔颢,曾经拿诗稿去求见道德文章、名重一时的李邕(李白诗“丈夫未可轻年少”那位)。</p>
</p>
李邕来听闻过崔颢的诗名,很高兴地接见他。</p>
</p>
然后看到崔颢献来的诗名是……</p>
</p>
《王家少妇》……</p>
</p>
第一句“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p>
</p>
还没看完这句,李邕遍大怒道:“小儿无礼!”</p>
</p>
竟然用这种轻浮香艳的诗句来戏弄老夫……</p>
</p>
直接将对方赶了出去。</p>
</p>
貌似李白当初也没在这老头面前讨到巧,估计也是作了什么“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之类的小儿女诗给对方,老头很不喜欢。</p>
</p>
因为,干谒也要看人下菜,比如要是换小陈去谒见李邕这位大名鼎鼎的“北海太守”,肯定选择杜甫那些沉郁顿挫的诗歌,而不是香艳轻佻的。(事实上,杜甫在这一点确实胜过了李白和崔颢,他在李邕那里就很吃香。)</p>
</p>
要说张愿年龄也不小了,小陈怎么就敢在他面前吟这种的的确确的恋情诗呢?</p>
</p>
第一,张愿的祖父张柬之写过类似的,你总不能责怪你祖父轻浮吧?</p>
</p>
第二,孟夫了的诗集中有一首《同张明府清镜叹》:</p>
</p>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p>
</p>
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p>
</p>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p>
</p>
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p>
</p>
也是借女人的口吻讲闺中思夫之情——</p>
</p>
这首诗是与张愿的诗相唱和的,说明张愿也写了这样一首诗。</p>
</p>
虽然不知道张愿那首是怎么写的,但大体内容上肯定是差不离的!</p>
</p>
他自已都乐意写这种骚情的诗,还有家族对此题材的“渊源”,又怎会反感别人这么写呢?</p>
</p>
他甚至只会更加欣赏!</p>
</p>
看到张愿那副快活发浪的模样,陈成心中暗说自已今天此行,起码成功一半了!</p>
</p>
长庆二年说</p>
</p>
PS:下一更加更正在码字中,加更应该是加给书友迷茫的我2333的推荐票的,哈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