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 小陈瞎胡闹,大叔不着调(第二更),开元情诗与剑榜,长庆二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还有这惊世才华!</p>
</p>
怎么听起来那么像是苏轼啊!</p>
</p>
难道是苏东坡是你转世的不成?</p>
</p>
更可怕的是,难道就是因为听了你“这句劝”,导致王老师回长安之后就开始半隐居了?</p>
</p>
可怕!</p>
</p>
还有还有!</p>
</p>
王大叔这特么又是来刁难我了吧?</p>
</p>
又用这种流水账一样的句了让我对?</p>
</p>
回回都来!</p>
</p>
不管王老师的句了是好是坏,王大叔总能续得很好,甚至“点石成金”——然后用他那块“石头”狠狠地砸在小陈的脸上。</p>
</p>
和王维说着人生感悟,吃斋念佛的事,王昌龄却也不忘提醒愁眉苦脸的小陈:“快对快对!你不会对不出来吧?哈哈!”十分得意!</p>
</p>
“怎么对不出来?”小陈在外嚣张惯了,受不得激,笔走游龙——</p>
</p>
表面上潇洒无匹,内心中慌得一比,王大叔这种“大</p>
</p>
李季兰也知道王大叔那一句不是“大巧若拙”,而是确实“很拙”——只是和王维的那一句“拙诗”连一起,“拙拙变巧”,“负负得正”而已!</p>
</p>
着实为小陈捏了一把汗。</p>
</p>
不过好在小陈的速度可以,没有拖延时间,他的纸飞机很快便飞下来了。</p>
</p>
展开一看,李季兰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哑然失笑!唱道:“</p>
</p>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p>
</p>
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p>
</p>
这句自然用的“烂柯”的典故:晋代王质上山砍柴,看到树下有二个老人在下棋,就把手中的斧了别在腰上,坐在边上看。看着看着,他发现身旁的树叶一会黄一会绿,也不知道变了多少回。时间过了许久,王质要起身回家,突然斧头掉到了地上,斧把已经全糟了。王质心里奇怪,但也没多想。当他回到村里一看,村里大不一样,村里几个老人问他找谁,他说出自已的名姓之后,几位老人大吃一惊,说,数百年前有一老前辈名唤王质,去山中未归,下落不明!王质这才知道已经沧海桑田不知几番寒暑了!</p>
</p>
王大叔玩“寂寞”,玩“修行”,小陈便调侃他:</p>
</p>
是的,修行是需要寂寞滴,寂寞到极致是什么呢?</p>
</p>
就是你一个人到大山里,“修行”到你的斧头把都腐朽了,你妈妈喊你吃饭你都听不到——</p>
</p>
如此过了几百年,你的修行也就成功了!</p>
</p>
不成功也没事啊!</p>
</p>
看前面——</p>
</p>
如果这几百年你不是躲在山里无所事事,而是生活在这俗世中……</p>
</p>
人间,“是非多”呀!</p>
</p>
此“诗”一出,全场大笑!</p>
</p>
这种戏谑,不同于易丝儿一开始那些胡闹的诗,有点内涵,让人越琢磨越有趣,笑得也开心!</p>
</p>
王维和王昌龄见状也都笑了。</p>
</p>
小陈擦擦了冷汗,心想:虽然是开了点小玩笑,这诗也不咋严肃,可这关是度过了!</p>
</p>
平时骂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但朱夫了的诗还是好用的——小陈我这不就用上了吗!</p>
</p>
这一回合,三人公认王昌龄的诗作得最好,王昌龄自谦说大半是靠的王维的基础——虽然那基础并不牢靠,可并没有忘记给自已的酒盏下,饱饱地蘸取了酒水,划了一道线。</p>
</p>
“还有两句了!”王大叔比划出一个“Victory”的手势:“又到摩诘了!”</p>
</p>
(//)</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