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溪凰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 培养,扶蜀,凤溪凰跃,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言而出,欲言又止!</p>
法正斜眼望着伸手拉扯着自己绣臂的诸葛亮,眼珠沉了沉,片刻后好似想到了啥,面上忽然笑了笑,遂不在说。</p>
“孝直,孔明,你们这是……”</p>
见状,这一刻不仅上首汉中王刘备愕然,连一侧国字脸的刘巴也惊愣了。</p>
你们二人这是在干嘛?</p>
演双簧?</p>
半响后。</p>
军师将军诸葛亮面色肃然,目光朝着刘备隐隐眨了眨,好似有话说却又欲言又止……</p>
看罢,刘备心念急转,想了片刻笑着道:“孝直,子初你等也先暂时退下吧,回去好好想想我军应该如何应对羌胡的来袭。”</p>
“明日大殿议事!”</p>
“诺!”</p>
一席话落,诸臣拱手而立,沉声道。</p>
下一秒,数人缓缓离开,而诸葛亮则挥扇仿若闲庭阔步的行进于最后,远远望着诸臣已经离开书房很远,才忽然折步而回!</p>
“亮拜见主公。”</p>
“孔明啊,你可是有何妙策?”</p>
“看刚刚孝直的神情,他已是有所谋划,你却是拉住了他,是想单独对我说些什么?”</p>
望着折返回来的诸葛亮,刘备面色淡然,丝毫没有意外的神情,仿佛早有预料般,面露喜色,沉声道。</p>
“嗯……”</p>
“主公也看出来了孝直有良策?”</p>
愣了半响,诸葛亮折扇说着。</p>
“孝直足智多谋,去岁汉中一役我军能够大破曹贼,全赖其谋!”</p>
“料想小小的羌胡也决计难不倒孝直的。”</p>
说完,刘备脸上坚铮,面色也对法正升起一丝自信。</p>
很显然,法正便仿若他的精神支柱!</p>
事实上。</p>
法正与诸葛亮跟荀彧、郭嘉很类似。</p>
荀彧是曹操早年的关键决策人物。</p>
如若没有荀彧大肆为曹操举贤任能,稳定后方、掌控中枢,他又岂能安然的对外征战而丝毫不担忧后方有变?</p>
这一点,诸葛亮同样有荀彧的影子。</p>
汉中大战,刘备于前线大败夏侯渊,后又与曹操相持阳平关两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是没有为军粮发愁。</p>
史书所载的“足食足兵矣”,短短数字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p>
换成郭嘉郭奉孝,则是曹操早年的心腹谋臣之一,几乎逢战必带,每一战都能给曹操鼓舞士气。</p>
以正史来说,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出谋划策。</p>
实际上,单纯以出谋划策来论,郭嘉未必比得上荀攸、贾诩之众,甚至就算是程昱、刘晔也能与他不相上下!</p>
可郭嘉却有曹营上下都没有的优点。</p>
那就是亲待。</p>
谁人能有曹操对郭嘉的亲善?</p>
这就是他的优势。</p>
郭嘉善于揣摩曹操心思,不仅如此还能从一条条决策中选出最符合己军中当下实施的谋略。</p>
别看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p>
可细细揣摩帝王心术,这往往是评判一位谋臣能不能得君王亲善、器重的关键所在。</p>
后面郭嘉与曹操的君臣关系不也得到了认证么?</p>
赤壁兵败,曹操为何心生感叹,言郭奉孝若在,孤不至大败?</p>
这一点,不是能力的体现,恰恰是地位,或者说是心里重视的因素。</p>
贾诩、荀彧这等良臣,岂会看不出东征的危局?</p>
贾诩亦是劝阻了,可却无法阻止!</p>
这就说明在曹操的内心里,他高度还不够……</p>
同样的历史依旧继续发生了。</p>
夷陵兵败,诸葛亮也仿佛曹操附身了般,大加感叹着,言法孝直若在,必能劝阻主上东征,就算无法劝阻,也不至惨败!</p>
为何诸葛亮会如此说明?</p>
难道是他不自信,觉得自身不如法正?</p>
这些当然都不是。</p>
恰恰是心里地位,高度的问题……</p>
这无关能力的体现。</p>
诸葛亮从出山起,便一直是刘备军中的中枢所在,核心人物。</p>
他是万万不可或缺的!</p>
刘备对他也极为器重、信任,这是毋庸置疑的。</p>
从后来的白帝托孤,便可看出一二。</p>
可从法正半道归顺以后,刘备内心对他的依赖也一如曹操对郭嘉那样了。</p>
诸葛亮没劝阻刘备东征么?</p>
那刘备坚决的决心,劝住了么?</p>
那为什么事后诸葛亮会认为,法正能劝住?</p>
别说什么“事后诸葛亮”,这就是一种内心高度问题。</p>
能力高,并不一定受重视。</p>
能力低,也不一定没有出头之日!</p>
最典型的莫过于司马懿,能力也算全能吧?</p>
可曹操时期,出头了么?</p>
黄皓有啥能力,可后期却依然是小人得志、在朝中呼风唤雨、祸国殃民。</p>
回到荀彧,论起重要性,十个郭嘉都比不上一个荀彧,可论起亲疏程度,那就是反过来的!</p>
诸葛亮与法正也是同样的道理。</p>
自古以来,臣子受不受老板亲待,能力远没有揣摩心思重要。</p>
“主公所说极是矣!”</p>
话落,诸葛亮也挥扇面带笑容赞扬着,随后才道:“孝直的确算无遗策,小小羌胡难不倒他,但亮以为,主公应该还是该给后辈机会。”</p>
“后辈?”</p>
“孔明,啥意……?”</p>
尽显疑虑的脸上愣了半响,忽然反应过来,面露喜色,说着:“孔明,你莫非说的是平儿?”</p>
“然也!”</p>
听罢,诸葛亮同样抱以笑容,微笑着点头。</p>
“确实如此!”</p>
“前段时日庞令明不幸犯下重罪,平儿未免群臣、百姓们说闲话,议论我大汉律法以权谋私,毫无公正力,自觉以自身官爵抵罪,让主公将其贬为庶人。”</p>
“可平儿的能力想必主公也发掘了。”</p>
“长时间的让他是庶人之身,很多核心事件他就算想参与,可也有心无力也!”</p>
说到这,诸葛亮目光卓绝,仿佛极为雪亮般,又沉声说着:“不仅如此,如今虽然云长依然还坐镇于荆襄之地,可终归一日,这大位还是需要有人继承的。”</p>
“可纵观我军以来,二代之中出类拔萃,能够独当一面者,目前唯有平儿,毕竟他跟随着云长厉兵秣马、南征北战十余载,身经百战之身对于战阵经验也丰富得多。”</p>
“反观其他人,大都还是雏鸟,都还需历练一番,可我军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p>
一席话音,缓缓落罢。</p>
一时,汉中王刘备也不由斜靠于王位上,细细思索着这席话。</p>
眼见他还在沉思着,诸葛亮笑着继续说道:“所以,以亮之见,此次羌胡大举犯境,虽说是我大汉之危,可利用好了也未尝不是一次转机。”</p>
“一次不仅仅是平儿脱胎换骨,重新官复原职的机会,也将是我军插足凉州之地的契机。”</p>
此话落下,刘备权衡片刻,不由沉声道:“孔明,你的意思是我军可借此次机会将军威拓展到凉州一带,为北伐做准备?”</p>
“正是如此。”</p>
听闻,诸葛亮面露肯定之意。</p>
“只是,据文长的信中所述,此次羌胡来者不善矣!”</p>
“我军目前还处于实力恢复期,汉中战果还未完全消化,贸然与此等强敌交战,恐怕会让曹军坐享其成。”</p>
此时,刘备也不由手持着面前案几上的一封信笺忧心忡忡的说着,面露担忧之色。</p>
说罢,阶下诸葛亮面露笑意,不由沉声道:“主公不必如此忧虑!”</p>
“羌胡虽兵力雄厚,可依亮来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灭之易尔!”</p>
“目前亮与孝直都已有破敌良策,只是我等都还是需要平儿表现立功,让他趁早重新恢复职位,并且更进一步,所以此次我们都会保持沉默,彻底让给平儿表现。”</p>
这席话,诸葛亮满面笑容,说得自信无比!</p>
这一刻,在他所展现出的眼里面,当真好似是未将胡人放在眼里。</p>
“孔明,你认为平儿当真能想出绝佳的破敌良策么?”</p>
“毕竟羌人久居凉地,自小便好勇斗狠,战力强悍,我军如若强拼敌军显然正中曹军下怀,此举并不是明智之举!”</p>
“很显然,曹军劝服羌人犯境,其用心居心险恶,目的便是为消耗我军实力。”</p>
一席席话语,无不充斥着刘备的心弦,担忧、焦虑,不自信。</p>
“主公,你难道不相信平儿的能力么?”</p>
“这倒不是。”</p>
“虽说平儿这大半年来确实战功赫赫、功勋卓著,可年纪还是太过年幼,我还是担忧他会心生自傲之心,以为羌胡的战力与吴军一样那么不堪,反而力主硬拼。”</p>
“此举并不是我军所愿也!”</p>
一时,刘备低声细语着,面上还透露着缕缕忧虑。</p>
年轻,才是最让人容易冲动的年纪。</p>
这一点,刘备可谓是最清楚了。</p>
曾经的他,也年过二旬的年纪,在任安喜县令时,因讨不到好处而心生愤慨之心,鞭笞了督邮。</p>
正是经历过,刘备此时也才担忧将此事全权交给关平负责,会出大事!</p>
闻言,诸葛亮挥扇笑着:“主公还请放宽心,亮以为平儿不会如此不知好歹的,会率军前去与羌人硬拼。”</p>
“如若他只知硬拼的话,那么去岁荆襄如此危亡的一战,恐怕他也不会反败为胜、战而胜之了!”</p>
“当然了,此次战役事关社稷安危,半点也马虎不得,亮与孝直等诸臣也不会完全不管不顾,也会于暗中指点平儿的。”</p>
说到这里,他面上笑意越发浓厚:“经历此战,不仅能让平儿官复原职不说,亦能让其成长更为迅速。”</p>
“大兵团作战,这种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的!”</p>
说到最后,诸葛亮言语也是郑重而坚定。</p>
话音落下,刘备紧绷的面色也终于长吐口气,尽扫忧虑,答应了下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