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ho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ChapterⅧ 来两份味千拉面,丢下你那怨谁,yuehon,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天是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阴历三月十五,天气晴好。</p>
刘晓雨和元媛约好出来逛街,逛完街,中午时分两人去味千拉面馆吃面。</p>
味千拉面徽号是妹妹携带碗面图案,在日本已有25余间分店(其中7成在熊本县)。</p>
1968年创始于日本。</p>
1996年潘慰开始将日本味千拉面引入香港及内地,并先后取得该品牌在香港、澳门及内地的永久经营权。</p>
2007年3月,味千拉面的股票在香港主板上市。</p>
味千骨汤是采用日本中央大厨房熬汤工艺,生成了高品质的味千骨汤汤底。从选材、切块、熬煮、蒸发、包装、配送、出品七大核心环节,通过一体化的品控管理,对时间、温度、计量、顺序等进行把控,也正是因为中央大厨房的熬汤工艺保证了标准化出品,让口味一致的骨汤送到不同门店。</p>
进店以后,两人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下了,刘晓雨叫服务员,服务员立马过了来,拿着手中的菜单,对刘晓雨热情的问道“先生,要点些什么?”</p>
刘晓雨对着菜单端详了片刻,菜单上的产品还真不少,刘晓雨告诉服务员“你先去忙,等我们选好了叫你”。</p>
味千拉面 23 味千辣面 25 酸酸辣辣面 27 粟米拉面 19</p>
味千拉面</p>
面豉拉面 19 吉列猪扒面 20 味千炒面 20 炸鸡拉面 20</p>
猪软骨拉面 29 味千招牌拉面 35 什菜咖喱拉面 18</p>
炸鸡咖喱拉面 23 牛肉咖喱汤面√ 29 香葱辣面 18</p>
笋尖叉烧拉面 22 什菜拉面 19 泡菜汁冷面 18</p>
乌冬类</p>
什菜咖喱乌冬 18 日式炒乌冬 25 牛肉咖喱乌冬 25</p>
饭类</p>
鳗鱼饭 36 鳗鱼炒饭 29 烧牛肉饭 29 咖喱猪扒饭 29 猪扒盖浇饭 29</p>
泡菜汁沙豚肉定食 23 日式炒饭 25 猪软骨定食 29</p>
饮品/汤</p>
麒麟啤酒 10 罐装可乐/七喜/美年达 6 味千豚骨汤 6 味曾汤 6</p>
小食类</p>
薯蓉球 8 日式手造饺子 9 薯仔沙律 12 味之多黄瓜 9 鱿鱼稣 12 冷豆腐 9 日式泡萝卜 5</p>
日式泡菜 6 日式炸鸡 12 味之海藻 12 银丝菠菜 12 日式炸豆腐 12 土豆刀豆沙 12 酥炸鱼排 13</p>
手酿鸡翼 13 烧免治鸡肉串 13 免治鸡肉藕盒 13 泡菜豆腐√ 15 辛味椰菜 15 味千沙律 15</p>
香辣螺肉 15 芝麻八爪鱼 15 珍珠墨鱼仔 15 日式炒什菜 15 日式猪软骨 15</p>
烧七味鸡翼 15 紫菜炸虾卷 15 博多炸冬菇 15 粟米蟹子沙律 16 原味酥炸虾饼 15</p>
棒虾仔 19 多春鱼 16 烧秋刀鱼 18 串烧鳗鱼 19 烧开边鱼 28 蒲烧鳗鱼 35</p>
(地域不同,价格会稍有偏差)</p>
“来两碗牛肉面,少放辣椒”刘晓雨看了看菜单,向服务员说道。</p>
服务员大声回了句“好来,二位请稍等!”</p>
拉面这种食物,其实当年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去的,事实上,在日本的三大面(乌冬,拉面,荞麦)中,只有荞麦面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传统面食,而中华料理中为人所熟知的拉面,正是现今日本拉面的原身。</p>
在日本对拉面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公元一七零四年,一位名叫安积觉的历史学者在“舜水朱式谈绮”书中提到中华面,以及水户黄门曾经吃过类似乌龙面的面食。</p>
就一般的认定,拉面的技术是在公元一九一二年时由日本人自中国引进到横滨。由于明治五年时日本和大清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使得大批华侨迁徙定居在三大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因此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便有了“中华街”的形成,而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出去的。</p>
当然,在一九一二年时还没有拉面这名词,当时的日本人称拉面为“龙面”或“支那面”,也就是指龙吃的面(龙的传人即中国人)。而且当时的日本拉面店,店主人和店员都是穿着中国式的服装作为制服。</p>
拉面一词的语源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认为因为拉面是不用刀切,只由厨师用手拉扯而成的面条,所以称之为拉面,如果从语音来推测的话,这种说法有几分可信,不过也有人说捞面、柳面才是拉面的语源。</p>
日本最早的拉面店,是明治四十三年在东京浅草开张的“来来轩”,“来来轩”把日本的传统汤头─柴鱼、昆布(即海带)高汤,混入猪骨或鸡骨熬制成的高汤中,而东京风味的酱油拉面,就是从这里开始的。</p>
在的日本面食专卖店,一般都以自家独特的酱汁加入高汤稀释。这种店家也几乎都以酱油调味为多,少数以味噌或盐调味的只是为求变化,不会是店家的秘传招牌面。</p>
不论是日式拉面或中华拉面,都是品尝其面条和汤汁,中华拉面保留了中国正统的汤面形式,以配料来展现其独特的味道,而日式拉面配料较少改变,一般都是以玉米、叉烧、海苔、笋干、蛋、豆芽、海鲜等为基础再做变化,不过拉面本身并不会因为这些配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为汤头及面条的融合才是绝佳拉面的重头戏。</p>
明治末期开业的元祖级拉面店“来来轩”,由其标榜着中国料理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