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1章大举调动,明末之新帝国,英联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聂大英没有任何的拖延,在接到了对方的消息以后,马上就回去,当然那带去的二十万两银子,他也都欣然笑纳了,计划带了回去。
但是他这可是二十万两银子,数量极其的多,也很重,他们只能先找一个地方藏了起来,然后轻车简从,迅速的赶回了京城。
聂大英他们赶回京城的时候,整座北京城差不多已经变成了军营。
进进出出的都是士兵和军用物资,这是因为崇祯皇帝为了山东决战,把他北方所能调动的军队都往这一带调动了。
大明军队的主力,一向是部署在九边一线,这就是沿着长城的九大重镇集中部署,对抗死灰复燃的蒙古帝国。
当然精锐的九边大军,在经过历不断的抽调,去对付建奴,对付蒙古人,去对付刘军,去对付流寇,其主力已经损失的差不多了,现在虽然还保持着几十万的编制,但是都是一些新兵和老弱病残为主。
但是朝廷也都顾不得这么多了,就算再差的兵,也是一个兵,总能够拿武器向前冲吧?都往京城调集,然后分派去保定或者是天津卫。
现在朝廷的官员和皇帝,就在争论一个问题,这就是要要不要把关宁铁骑都调回来。
关宁铁骑就是大明最后一支精税部队,这一支部队,由辽西的将门组成,也是守卫着大明在关外的最后一片土地辽西走廊,这支部队一直走在对抗建奴的最前线,享受大明朝最为丰厚的军饷和待遇,一个辽响,差不多就把大明朝给拖垮了。
大明从全国搜刮过来的钱财,也都拼命的往这一个坑填,但是这就是一个巨坑,怎么填也都填不了的坑,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填了。
在以前,关宁铁骑镇守在关外,非常的重要,不可轻动,不过今日要保卫大明在关内的利益,只能动了。
如果没有关宁军在关外的作战,整个这镇就丢失了,建奴随时就可以攻打长城。
长城是一道墙,一道军事防御体系不假,但是军事防御体系也要其他的东西来辅助的,没有这些东西辅助,它也发挥不了作用。
而且关宁军在山海关一带镇守,就让关外的建奴无法
突入长城,如果没有了宁锦防线,建奴可以沿着辽西走廊,快速的进入山海关,直播京师,也就是三天的路程。
北京城的地位,注定了它的战略意义,也都让每个君王都可以美其名曰的:天子守国门,但是天子守国门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像现在,他们就悲剧的处于建奴和华夏军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中,任一种势力全力压制过来,都可以把他们压垮。
其实早在刘家造反,就有人建议应该要迁都了。
但是大明固有的体制实在是太强大了,这些固有的体制在推着大明向前走,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只要一说迁都,朝中的官员就纷纷叫嚣,这是崽卖爷田,这是没有骨气的表现,都没有重量级的大臣同意。
其实朝廷的官员,大家伙都知道迁都就是最好的办法,可以避免他们同时受到来自两个方向的夹击,但是言路不同意,朝中的舆论不同意,就连皇帝都没有办法。
其实崇祯皇帝他是有意思迁都了,这不是要丢掉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他们还可以回来,但是朝中群情汹涌,议论纷纷,让崇祯皇帝也不敢坚持,因为就是他自己也都不确定这就是对的。
谁都说,今天放弃了,明天可以夺回来,但是他们丢失了关外的辽阳,丢失了沈阳,丢失了广宁,都回来过没有?
连他们丢失了整个江南、湖广、四川等地,也都没有夺回来,只怕一丢失,就是永远的丢失的了。
既然是如此,还不如轰轰烈烈一战,胜利了就保有眼前的一切,如果是失败了,也像一个名臣(汉子)般活着,不要这般窝囊的活着。
但是皇帝和朝廷都知道,现在就是到了生死关头,他们必须做出抉择了,崇祯皇帝把九边重镇的精锐,都往这里集中,既然大臣们不肯点头,不愿意迁都,崇祯皇帝就自己下旨,把关宁铁骑也都调回来,放弃关外所有的领土,调更多的兵力回防。
因为他们现在也算是发现了一点,就算他们现在不舍得放弃关外所有的城镇,估计这些城市也会自我崩溃,宁锦方向可以维持,这是因为朝廷在这里投入了巨量的钱粮。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