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3章形势变化,明末之新帝国,英联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布他能愉快地接受钱谦益和司徒唯一等的建议,那是因为他自己也想放下武器,不再打了。

因为现在他们已经占尽了上风,已经控制了各处地方,基本上黑名单上要对付的敌人,也都一一的铲除了,即使有一些漏网之鱼,他们也可以事后一一的进行追捕,把这些人都给干掉,现在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在各方面都拥有主动权,让这一座城市恢复正常,才可以使他们利益最大化。

刘家军控制的这一座城市,肯定不是希望它变成废墟,变成人间的地狱,而是希望它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恢复繁荣,到达提供赋税的地步。

至于钱谦益等人所担心的他们会屠杀百姓,追究城中百姓的罪状,集体惩罚城中的百姓,这是多余的,还是那一句话,在刘布他们的眼中,只有钱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怎么样利益最大化,就怎么样搞,目前而言,恢复正常,利益最大化,他们就立马休战,转入战后恢复中。

而且刘布他们在事先攻入南京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打算,要知道他们围攻南京的部队,可是多达数十万之众,但是真正能够入城参战的,只有他核心的几支部队,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城墙攻破了下来,他们最终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如何将这最大城市,完美无缺地接收过来,这才是他刘布所要做的事情,

而且他们也都明白一点,如果他们在这里大杀特杀,搞得乌烟瘴气的话,也都会影响刘军接收其他的城市。

因为江南其他的城市,肯定都在观望,如果看见刘军攻陷了南京以后,如此的破坏,鱼肉百姓,肯定会对他们失望至极,转而拿起武器,继续跟他们对抗,反之如果投了刘军以后,可以过上相当不错的好日子,可以活得比以前更好,他们自然就没有必要,跟大明一条路走下去。

这一点刘布他们是有预见的,刘布他所知道的,那就是在原版的历史中,满清人横扫江北,不过年余,征服江南却用了十七年的时间,这并不是因为当地的居民和老百姓多么的痛恨建奴,而是因为建奴实行的是剃头易服,这一种让他

们做奴隶的做法,这才引起了当地人的激烈反抗,如果只是简单的军事占领,没有搞什么剃头易服的那一套,只怕江南基本上都可以传檄而定。

现在的刘家军,他虽然说是叛军,但他依然是汉民族的一员,并不是外人,更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刘家军他的军纪相当的好,所到之处,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兹民扰民,也都不伤害老百姓,不烧杀,不掠夺,算是仁义之师,这样的部队,大家想投,也都是意料之中。

从起兵那一刻起,刘布他就有了全盘计划,那就是他们刘家可是想取大明代之,而不是为了大抢特抢一票,也就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有严明的军纪,这才令老百姓对他们信服,没有对他进行激烈的反抗,也都令他们把自己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没有出现大型惨烈的攻防战。

像是原版的建奴,他们所向无敌,横扫了大明的千军万马,结果就在江阴一个小小的地方,就栽在当地的老百姓和居民手中,教他们做人,虽然事后整座城都被毁灭了,大多数百姓也都被杀了个光,但是他们确实是打出了自己的血性,打出了自己的气节,让这些人知道,不是随便可以将他们奴役和屠杀的,会付出代价的。

钉子虽小,亦可扎倒巨人。

刘家军他是为夺取天下而来,所以一早便十分的注重军纪和名声方面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向流寇学,流寇只是一群饿到了活不下去,转而奋起来大抢特抢一翻的流贼,而刘军是为了抢天下,做这一个天下的主人,所以一直都竖立自己非常好的名声,他们的军纪和名声,比官军还要好,这样子确实也都让地方老百姓对他们的反抗降到了最低,让他们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刘布率领的十万大军,才能够一日千里,如日无人之境。

刘布他的军队,自从登州登船出发,沿海南下,登陆扬州以后,一路横扫千军,所向披靡,也就是围攻南京城的时候稍微拖了一下时间,但是也都迅速而下,在拿下南京城这最重要的城市同时,也将苏州归入他们的旗下。

刘布觉得可以迅速的扩大他们的优势,占领更多的地盘,所以他现在也都及

时的停止了南京城之中的战斗,把部队用在其他方面,希望能够在明军大举反扑的前夕,能够控制更多的地方,建立起一条新的防线,抵抗明军的围攻。

以前的大明帝国,在镇压地方叛乱的时候,其办法都是一条,那就是从其他地方调集大军前去镇压和围剿,而江南则是他们调集钱粮和器物的重要地方,这里水运发达,四通八达,可以迅速的调派大量物资前往各方,这一次也都不例外,只是大明对刘家军的几围剿都是失败的,令他们的有点触手不及。

更惨的地方,这就是,本来的天下粮仓,居然出了事,成为了他们的战场,令他们十分的被动,左右为难,从丢失南京开始,大明正式的,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际屠夫

罗霸道

林凡凌雪菲仙尊重生

北域狂生

超级传人萧寒秋沐橙

发飙的天空

绝人强者至尊

绝人

极品透视医仙武煜然林诗欣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