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星来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75,砸进纷乱中,熊星来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两人进来后,就见一帐篷的人,都显的很兴奋,如同盯着美食般看着甯昤和泫,弄的两人一身不自在。</p>
现在这种时候,突降一个强有力的外援,杨椿他们能不兴奋吗?</p>
杨椿看看两人,的确很像传言中描述的,忙命人上茶,转头对甯昤和泫说:</p>
“听闻焜昱国内也有些不安定,两位是路过此地吗?”</p>
魏国将领听了这话,心都不由提了起来,如果只是路过,那多遗憾啊。</p>
甯昤说:</p>
“我们的确是路过,但,这路却过不去了,所以,我们得先开路。”</p>
别人没明白,开路?开什么路?另辟他经?</p>
但,杨椿明白了,有些兴奋的说:</p>
“那,奕王和卓将军前来,有何打算?”</p>
虽然杨椿很想给两人下命令,但,不能,奕王和卓爷都是不魏国的将领,他没资格给两人下令。</p>
甯昤看了眼身旁闷头喝茶的泫,就知道这家伙又全推给他去应对了。</p>
又看着杨椿说:</p>
“我们是来助杨大人的,尽快平定,我们也好尽快起程。”</p>
帐篷里瞬间被轻松、愉快的气氛所填充。</p>
多日来,杨椿脸上终于见了笑意,起身对甯昤和泫拱手道:</p>
“有了奕王和卓爷相助,这路很快就会开的!”</p>
两方又客气了几句,甯昤和泫回到了自己的驻地。</p>
他们走后没多久,萧宝夤带着败退回来的兵队,也来了。</p>
都是魏国的人,杨椿的态度也比面对甯昤和泫时,要放松一些,乐颠颠的对萧宝夤说:</p>
“太好了,太好了,焜昱国的奕王和卓爷也来了,这下必能平定此处叛乱!”</p>
提到“奕王”、“卓爷”,萧宝夤不由的打个哆嗦。</p>
这是为什么呢?来来来,小板凳,排排坐。</p>
不知看到萧宝夤的名字,有没有想到南齐可爱的昏君萧宝卷呢?萧宝夤的南齐高宗明皇帝萧鸾的第六子,是东昏侯萧宝卷的弟弟,南齐末代皇帝和皇帝萧宝融的哥哥。</p>
那么,南齐的人,怎么跑到了北魏呢?</p>
南齐中兴元年,北魏景明二年(501年)三月,萧衍起兵讨伐萧宝卷,并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p>
萧衍任命萧宝夤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军事、卫将军、南徐州刺史,同时,萧宝卷也任命萧宝夤为使持节、都督荆益宁雍梁南北秦七州军事、荆州刺史。</p>
七月,雍州刺史张欣泰、前南谯太守王灵秀等人在新亭起兵,谋废萧宝卷。当日,王灵秀赶到石头城,让人将萧宝夤抬往台城。萧宝夤到达杜姥宅时,天色已晚,城门也已关闭。叛军见城上放箭,便丢下萧宝夤,溃逃而去。</p>
萧宝夤在逃亡三日之后,方才穿着武服来到草市尉司自首。</p>
萧宝卷召萧宝夤进宫讯问,萧宝夤痛哭流涕地道:“那天不知道什么人逼使我上车,就把我弄去了,实在是身不由己。”萧宝卷大笑,没有为难萧宝夤,恢复了他的爵位。</p>
可见,萧宝夤并没有站到萧衍一边。</p>
南齐中兴二年,北魏景明三年(502年),萧衍残杀南齐宗室,又准备加害萧宝夤,派人对他严加看管,萧宝夤在太监颜文智与随从麻拱、黄神的帮助下,连夜逃走。</p>
经过辗转,当时十六岁的萧宝夤,逃进了北魏占领的寿春。</p>
之后,恳求北魏出兵南梁,以图复国,虽然似乎是北魏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从史料来看,萧宝夤仅仅是挂了个名,主持南伐的将领,还是人北魏的皇子、将领。</p>
因为才加南伐,萧宝夤也确实立了些战功,被征拜为车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只是,北魏已经内乱,自顾不暇,更无暇顾及南伐了,所以,他又被派遣来平定魏国内乱。</p>
从他担任徐州刺史时所作的事情来看,萧宝夤或许是个比他哥哥萧宝卷,更适合皇位的人,但,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他登上皇位的机会。</p>
萧宝夤的经历简介了下,现在拐回来。</p>
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自然知道当年世宗宣武帝元恪南伐时,黑脸卓爷以不足六百人的兵力,就把齐国军打,不,炸了个落花流水,所以,杨椿兴冲冲的想萧宝夤提起甯昤和泫时,萧宝夤想到的,不是平定叛乱,而是南齐与两人对战时的惨不忍睹。</p>
杨椿没发现萧宝夤的异样,因为得了甯昤和泫的帮助,这些嚣张的叛乱军,也就不足为惧了。</p>
乐颠颠的说了半天,发现萧宝夤坐在椅子里,一个字、一个音节都没说,不由的感到奇怪:</p>
“萧大人这是怎么了?”</p>
萧宝夤很想说,如果你杨椿处在南齐的角度,想想当年魏国南伐的情景,还能这么乐吗,可这话也就是心里想想,若说出来,岂不是很没面子,虽然他现在是虎落平阳,但,老虎该有的架子,不能倒。</p>
所以,冲杨椿摆摆手:</p>
“没什么,就是有点累了。”</p>
(https://www.yqwxw.cc/html/136/136494/30343482.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