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一十九章:结拜,明末开山刀,桑甄,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崇祯皇帝是一个急功近利,求胜心切的人。</p>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多疑寡恩。</p>
以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崇祯皇帝属于典型的缺乏非整合能力的人格。</p>
所谓非整合能力是指人们承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p>
具备这种能力的个体能够容许矛盾的信念、情感同时存在,并不会感到不适。</p>
这样的人对待人和事都更宽容,更能够接受不完美和变化。</p>
而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会对复杂的矛盾的认知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容易走极端,倾向于对人和事的绝对信任或绝对不信任。</p>
崇祯皇帝在即位之初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彻底铲除了魏忠贤及其余党,却使东林党一党独大,难以约束。</p>
对于袁崇焕,崇祯皇帝由于他“五年平定辽东”的夸大之词,就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王朝的安危都托付给了他一人。</p>
对于王则之,崇祯皇帝在收到捷报之后,毫无保留的将辽东和剿匪的军饷全部给了他,这是何等的天真和儿戏?</p>
袁崇焕当时就对质疑的大臣私下说过,皇上对于评定辽东的期望太大,所以他只是暂且用“五年平辽”之说来安慰皇帝的心罢了。</p>
而这一点,也成了袁崇焕必死的原因之一,欺君罔上,必死无疑。</p>
信任有多重,反过来痛恨就有多重,这是典型的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人格。</p>
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性格缺陷不仅仅危害个人,而是会危害整个国家。</p>
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朝共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十九人;内阁大学士换了五十人;刑部尚书换了十七人;各地总督杀了七人;各地巡抚杀了十一人。</p>
走马灯似的换杀重臣,其多疑寡恩的性格可见一斑。</p>
王则之领了圣旨,他就知道,两年内如果不造反,他就死定了。</p>
不过王则之不怕这些,因为他已经在做造反的准备了。</p>
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把崇祯给他的这些赏赐拿到手。</p>
现在他刚刚平定右翼,右翼诸部百废待兴,正是需要钱粮的时候。</p>
接了圣旨,领了赏赐,王则之作为东道主,自然是要摆筵席,为三人接风洗尘的。</p>
屈野川,王则之的大帐内,酒菜已经备好,王则之引着三人入帐。</p>
“三位大人请上座。”</p>
王则之谦逊的指引着。</p>
“王将军请上座。”宋统殷谦虚的后退一步,伸手请王则之先入座。</p>
而今的王则之,不仅是正二品的山西总兵,还是是正二品的骠骑大将军兼正二品的袄尔都司都指挥使。</p>
即使在明朝的时候文贵武贱,此刻的王则之也值得宋统殷礼让了。</p>
“末将不敢,诸位大人都是朝中重臣,不是末将一介武夫可比的,诸位大人请上座。”</p>
王则之也退了一步,示意三人先入座。</p>
有功而不骄横,宋统殷对王则之很是满意。</p>
“既然王将军如此说了,那我等也不好再行推诿了,王大人请入座。”</p>
宋统殷虚引着王承恩,请他先入座。</p>
虽然王承恩的品级只有四品,奈何他是宫官,宫官的品级不管多低,只要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他的地位总比地方官高一头。</p>
这也是宋统殷先引王承恩入座的原因。</p>
宋统殷满意的对王则之施了一礼,先引着王承恩入座,待王承恩入座之后,他自己才坐下。</p>
他坐下之后,对魏云中虚引了引,魏云中对他施了一礼,对王则之施了一礼,这才坐下。</p>
等他们都坐好之后,才轮到王则之坐下。</p>
“你我四人能在此相聚,理当共饮一杯。”</p>
王承恩见众人都坐下之后,举杯说道。</p>
他们能在同一天来到河套的土地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p>
四人一饮而尽,王则之站起来,先给王承恩倒满酒,再给宋统殷倒满酒,接着是魏云中,最后才是他自己。</p>
明朝的官员不仅阶级分明,在酒桌上同样如此。</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