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不如馒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与蕃人语,斫宋,面包不如馒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引着几个蕃人来的,是县衙的弓手头儿。</p>

李寇看过诸多古装剧,只以为宋代的县衙,也是有“捕快”这个职业人。</p>

早在平凉县,姚平康告知他有捕快二字他还当果真是这样。</p>

如今到了潘原,他才知道姚平康所说的“捕快”乃是捕手、快手的合称。</p>

且,民间与书中可是没有“捕头”这个职业的。</p>

在宋代,捕手与快手都统称弓手。</p>

这不是拿着弓箭的人,而是在县衙里做事,没有俸禄也没有身份的公干,也就是吏员。</p>

寻常县尊点名,只呼弓手某,而若是弓手头儿,民间称为“头牌”,堂上直呼其名也可以,叫“捕头”也行,这也只是在西陲北方等地的称呼尔。</p>

哦,所谓头牌,并非李寇理解的那种头牌儿。</p>

捕头,与捕手快手一例,平时只穿便装,几乎没有工服,有一身厢军打扮已很好了,分辨他们的身份只有一种,便是腰间悬挂的县衙制造的腰牌。</p>

弓手头目的腰牌自然是最好的,因此尊称一声头牌也挺好。</p>

潘原的捕头,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黑瘦的脸高瘦的个子,腰间挂一面腰牌陪衬一条铁链,一把黑铁尺子塞在腰里,又悬一口手刀,是在潘原作捕手十数年,慕容彦达到时见他神态恭顺,便找了个由头,打跑了原来的捕头,把这人提上来作个每月能多从县尊手里拿走一百二十大钱的总头牌。</p>

李寇拱手道:“赵捕头。”</p>

捕头连忙叉手弓着腰道:“李郎君。”</p>

李寇笑着道:“劳烦赵捕头跑一趟,晚些时候寻赵捕头吃酒。”</p>

赵捕头脸上露出些微的笑,恭敬地说道:“不敢吃李郎君的请,小底有几分薄钱,请李郎君吃酒。”</p>

李寇温和道:“大姐病情可缓解了吗?此腰椎之痛病,须静养才好,莫可为粮食,反加重痛处。”</p>

赵捕头愁从中来叹一声说道:“劳烦郎君挂念,好是好,只是……”</p>

他往左右看两眼,似乎不愿在这里说话。</p>

李寇知他有事,这些时候倒也与这人结交一场,算得上有底线的一个人,也提挈了一把,至少慕容彦达把拖欠弓手的钱发了下去,赵捕头落了许多人情,他心里自然感激。</p>

李寇也见他浑家带着孩子前来取粮,背不得多少麦子,仔细问他时,笃定是腰间的毛病,便开了药赠些缓解的手法,又教了不必花钱的妙招,两人十分对他感激。</p>

有此两件事,赵捕头自然待李寇亲近了很多。</p>

只今天才是他头次这么迟疑犹豫。</p>

必有大事求。</p>

李寇道:“若此时有事,赵捕头自去忙,闲暇来寻我便是。若无事,在里头先坐一时片刻待见了这几位,我再与你叙话,可好?”</p>

赵捕头感激道:“郎君真是,真是,洒家未见有待人可亲如郎君的……”</p>

“什么话,慕容兄岂不和蔼?我前天还听弓手兄弟们说,慕容知县真是万般和蔼,十分可亲,可别忘了他待你们的情分。”李寇一笑把话拐了回来。</p>

他不惧慕容彦达排挤,这些弓手却怕他打压。</p>

赵捕头感激更甚,深深弯下腰,道:“郎君真是精细,小底知道了。”他指着那几个蕃人说,“他们是原上下来的,托了慕容三郎的情,才得以见郎君的。”</p>

慕容三郎,也是潘原的一个老快手了,据说,祖先曾在唐朝就从高原下山,在渭州生活,但始终未改本色,如今慕容家在城外已有部落,三五十口人夹杂在宋人的中间,算是半个宋人。</p>

李寇看那几个汉子,红脸膛穿着油腻发亮的衣服,左衽,头上打着辫子,肩膀上搭着一条褡裢,苶呆呆看着他,发黄的牙冲他亮着,只是笑。</p>

“远道而来,很辛苦吧?”李寇拱手道,“来即是客人,请。”</p>

他的态度很让那几个蕃人奇怪。</p>

宋人里寻常人家见了他们,当面慑于他们的凶恶,大抵少有人敢直啐面目,背后少不了有一声“骚蕃子”,这李大郎可是渭州有名的人物,他怎如此的客气?</p>

宋人狡猾得很哪!</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小虎的一生

笔耕不辍蜗牛

千万别扫二维码

沧澜玄戈

我能借条命

柒老板呀

我战无不败

人氐言周

我有不死独门秘技

欢欣雀乐

穿书后我把剧情玩坏了

夕汐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