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日入四分之一爽!
脑洞大开的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4章 日入四分之一爽!,钓鱼又赶海,我是渔村最靓的仔,脑洞大开的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上中天,两艘船已经在在潟湖上连续作业了五个钟头。</p>
船员们的精神状态,也从一开始的激动兴奋,变得有些麻木了。</p>
楚洋后面又下去了两趟,看到海底礁石间,已经被船员们清理出了一条三四米宽,两三百米长的蜿蜒曲折的小路。</p>
“哗啦~”</p>
又是一阵出水声。</p>
张洪涛浮出水面,让身体平躺在水面上躺尸,口中大口呼吸着海面的新鲜空气。</p>
连续下水七八趟,他现在感觉是手也软腿也软,太阳穴还鼓鼓的,耳朵里隐约有‘嗡嗡嗡’的声音。</p>
“能行不,不行我来换你。”楚洋问道。</p>
辛苦归辛苦,这一趟几十斤的海参,大几千块钱,可不敢耽搁了。</p>
“没事,我躺着休息一下,你先收货。”张洪涛摆摆手道。</p>
听他这么说,楚洋这才拉着安全绳,把系在绳子末端的网兜拎上了船,然后开始分拣。</p>
也不知道是系统宝箱刷新出来的,还是北礁潟湖这边本来就有的。</p>
后面这几趟,除了海参外,渔夫们在海底还发现了不少的龙虾,以及一些吸附在礁石上的鲍鱼。</p>
虽然密度没有海参大,但积累下来,每样也有两筐了。</p>
像张洪涛这一网兜,就有四五个巴掌大的鲍鱼。</p>
我国常见的鲍鱼一般分为三种,皱纹盘鲍、耳鲍、杂色鲍。</p>
潟湖这边的鲍鱼属于耳鲍,又叫驴耳鲍,是国内最常见的鲍鱼品种之一。</p>
耳鲍贝壳较小,壳壁较薄,形状呈略微扭曲的椭圆形,类似驴耳朵,故此得名。</p>
耳鲍</p>
不过这种鲍鱼虽然个头小,但因其足部肌肉特别肥厚,口感反倒是最佳的,价格在三种鲍鱼中最贵。</p>
而且鲍鱼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最讲究个头的海鲜之一了。</p>
没看港片里为了炫富,动不动就双头鲍独头鲍,那价格可不是一般屁民能承受的。</p>
鲲鹏号船员们捞上来的这种巴掌大的海捕耳鲍,虽然没电视里演的那么夸张,每只差不多在3两到半斤之间,换算成‘头’的话,差不多就是3头到4头之间。</p>
(防杠:我知道港片里的鲍鱼‘头’数一般指干鲍,重量单位为‘司马斤’(每司马斤约为0.6公斤),每司马斤多少只干鲍,就是多少‘头’,不过为了方便理解,书中的活鲍也借鉴用‘头数’来进行计量。)</p>
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这个规格的海捕耳鲍,一斤少说也要150斤,价格不比玉足海参差了。</p>
甚至从性价比上来说,玉足海参还要高一些,毕竟它全身基本都可以吃。</p>
但鲍鱼就不一样了,一半的重量都在壳上。</p>
所以干鲍才那么贵,除去壳和水分,市面上常见的9.9一只的鲍鱼,干制后可能就指甲盖那么大,三五克重。</p>
“这几个鲍鱼不错,刚好待会拿来蒜蓉尝尝味道。”</p>
楚洋看也差不多到午饭饭点了,干脆把几个鲍鱼放到一边,准备去完活水舱出来,就送到厨房去帮它们治病。</p>
用这么大的鲍鱼来做蒜蓉鲍鱼,还真没尝试过。</p>
渔夫们继续干着,又过了半个小时,系统给的捕获限时终于走完。</p>
十几分钟后,王海带着孙庆雷、刘远水,从水中钻出了水面。</p>
游到船边,几个在船上的渔民手搭手把他们给拉上了岸。</p>
“奇怪了,明明上一趟还有很多的,怎么一下子就不见海参的踪影了。”</p>
刘远水嘀咕道,边说边回头把网兜扯了上来。</p>
没装满,只有三分之一的海参,以及几个顺手捡上来的面包蟹和椰子螺。</p>
他不理解,十分不理解。</p>
“水叔,别想了,海里的事谁说得准,说不定全卧沙底下藏起来了呢,先过来吃饭,吃完饭再看,反正这些东西也跑不远。”楚洋劝道。</p>
刘远水也只好点点头,“好吧!”</p>
他拉了条小马扎坐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