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斤九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章 入仕,你我皆是局中人,九斤九两,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清瑶看向沈嘉瑞,却见他点了点头。</p>
原来沈妙她们嘴里一直念叨的《训蒙书》,是沈家的祖训规戒,自沈氏老祖宗流传至今始势要坚守的‘道’。</p>
若为君,尽君道;若为臣,尽臣道。</p>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臣者,行君之令怀忠义以事君。</p>
辅佐君王夺天下,定天下,兴天下,是很纯粹的为臣之道。</p>
传承百年的世家,之所以能够延续,除了历代积累的财富,更多的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为人之道’,是支撑和维系一个家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整个家族的思想核心。</p>
‘士农工商’是封建社会坚如磐石的阶层划分,又恰逢动荡不安的乱世,在这种社会的大环境下,以为人之道为基础,沈氏的老祖宗又将自己定义为‘臣’,并用此视角总结出的社会实践和思想真理,是十分难得的宝贵财富。</p>
自此,沈氏不论男女,自三岁记事起开始咏颂《训蒙书》,除了要倒背如流外,每年还会根据新学的书籍、见识和家族中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例撰写一份以《训蒙书》为基础的策论。</p>
但是盛极必衰的规律似乎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在历史洪流中漂浮的世家,沈氏的后代终究被富贵和安逸蒙蔽了心智,走了这么多年的弯路后,却还能出现有思想有抱负想要拨正的后代,也算难得。</p>
萧清瑶又想起沈明珠的行事做派,倒是想通了很多以前模糊不清的环节。恐怕当初外祖父沈岳脱离沈氏和沈明珠让出王妃之位背后的水比她想象的还要深,再联想到先皇两份立储的遗诏,萧文昭和萧文辉的为人处事,点点滴滴。</p>
也不过是一瞬,萧清瑶接过点心,轻声道,“多谢。”</p>
沈妙抿了抿嘴角,快速行了一个晚辈礼。</p>
萧清瑶摆摆手,让沈妙坐在她身边一起分点心吃。</p>
“如今朝廷恐怕只看到建成烽燧举烽,无法传递消息,其他县城并不知晓具体原因,剩下的那些叛军又该如何?”自萧清瑶将来龙去脉大体交代清楚,沈嘉瑞就开始忧心,并不是所有地方官府都能像建成县这样反应如此迅速,不算坏的结果,是要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这其中自然离不开萧清瑶的果决,更离不了县令的配合与强干。</p>
因为不能出城,在确定沈妙安全和萧清瑶的计划后,他整晚都跟在林逸身边,想要搭把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却是目睹了林逸从疏散群众、查找尸体到安置百姓等等所有的过程,复杂又状况百出,除了佩服外,更多的体会到了如今世道艰难,百姓的不易。</p>
咽下口中点心,萧清瑶开口分析,“投石机笨重,运输困难,又容易暴露,除了这个原因外,他们也是提前踩过点,知道建成县外无法就地取材,便通过海运借道青州黄县,避开官道,倒是能够神不知鬼不觉以最快的速度先攻略建成,其他地方,各方面条件皆有缺失,应该没那么快。”</p>
沈嘉瑞沉吟片刻,“如此缜密且恶毒的攻城之法,不像是晋王那帮人的手笔,哪怕背后是哪个世家大族也不可能用此阴毒之法,这不仅是要搅乱大昭,动摇根基,假若如此厉害的瘟疫没有及时阻止的话……”这是想要拉着天下人一起死的计划。所以,沈嘉瑞越想越深,“这供出来的解药真的是解药吗?又为何要拿弑父篡位做筏子……”说到这里,似想到了什么,下意识的瞥了萧清瑶一眼,又快速转开。</p>
萧清瑶却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某些大逆不道的意思,停了一会儿,却是笑了,“阿公是想让你出仕?”</p>
对世家的动向了如指掌,对皇族人的脾性如此了解,能够举一反三,敏锐的抓住一些关键点并将其串联起来,这不是一个隐世多年的世家子嗣该有的样子。</p>
沈嘉瑞被萧清瑶的敏锐吓了一跳,沉默了半晌,“不,是入仕。已经在准备了,今年八月的乡试。”</p>
偏偏是在这个时候,这个时机,沉寂多年的沈氏想要通过科举的方式入仕,以这种方式重回政治舞台。</p>
所以,沈嘉瑞比起沈家的族长,她的阿公,更希望尽快解决掉私兵的事,除了确实大逆不道外,更多的是想干干净净的走科举入仕,在此之前,要清除掉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把柄,这确实是有野心有抱负的为臣之道。</p>
前几代人走弯的路,他想掰回来,摆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