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舌诊溯源
木子李大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舌诊溯源,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木子李大湿,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p>
张仲景首先提出“唇痿舌青”,并是以这一见症为主来诊断瘀血病因的。</p>
因唇舌为血华之处,血脉瘀滞故舌青。</p>
后人有谓舌紫为瘀血,不知青为紫之渐,譬如局部郁血,初则每现青色,郁久则成紫瘀。</p>
故仲景以舌青为瘀血,乃是见微知着的诊断。”</p>
“《伤寒·阳明病》(宋本230条)云: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p>
本病因有不大便,故列于‘阳明病’,实际当是少阳阳明合病,不大便是阳明见症;胁下鞭(坚)满则属少阳。</p>
‘呕’虽为少阳兼症之一,但阳明病亦有兼呕症的,如《伤寒论》185条和243条所论即是实例。</p>
根据这些见症,照例应阳明少阳同治,似可选用大柴胡汤等方。可是仲景未用同治方法,而单用小柴胡汤从少阳施治。</p>
这是因为邪偏于半表半里,其辨证关键是舌苔白!如果舌苔黄糙乏津,则燥屎内结,里证为多,那么小柴胡汤就不能解决问题了,需要用苦泄之法,泄热存阴,当用大柴胡汤。”</p>
老师表情有点不自然,今天的李介宾不知道为何高调了很多,这很影响他授课呀。</p>
“呃,啊,那个,李同学果然博闻强记呀。不过我们今天主要是讲舌诊,这些还是等你们上《伤寒论》课的时候再探讨吧。”</p>
李介宾扶额难得打断了何老师的话:“老师,脱离了临床的诊断,是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你总要让大家明白,看舌是用来干嘛的吧?”</p>
“......”</p>
今天李介宾这是怎么了?这么有锋芒的嘛?</p>
我是你老师呀!你这孩子就不知道尊师重道吗?你有意见可以私下里跟我沟通嘛。</p>
“李同学说的也对,这样吧,我们课程时间有限,给你三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p>
“用不了三分钟,仲景凭舌论治,有三种规律可循:</p>
咽燥口苦而兼白苔,为热邪留扰胸膈之证,当以栀子豉汤清热;而口干舌燥则是热盛,阳明津液受伤的表现,所以要用白虎人参汤清热生津。</p>
临床上,如见腹硬满,胃家实之主证,不论是杂病或伤寒,若见舌上苔黄者,均可运用下法治疗。盖其病虽异,病机则同,故治法亦相一致。凭舌论治,仲景十分审慎。如指出舌黄需在未下的情况下才可议下。</p>
正邪相争,抟聚而见滑苔,滑苔为阳被阴遏之象,故综合病机属阴邪偏胜,正阳不足,所以不能妄施攻伐(勿妄治也,当指不要滥用汗下之剂)。”</p>
旁边的学生掐了个表,“老师,阿宾用时三十秒。”</p>
随即,满堂喝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