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章 解开修真迷雾,都市之:复兴大明,沃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见孙承玄这般坚持,浩穹也无法再反对,只得再次行礼后重新落座。孙承玄朗声一笑,继续道:“逸之啊,老朽今日冒昧前来,一方面自然是想见见你,你那次遭遇危难,老朽始终挂念于心,如今看你神采奕奕,精神饱满,老朽也总算安心了。另一方面,则有一件心头之事,需与你当面详谈。”</p>
“弟子一时冲动,中了妖族金人的奸计,反让前辈担忧,实在羞愧无比。前辈有何指教,请直言不讳!那一役,正是弟子一时疏忽,以致大军陷入妖族的伏击圈中,弟子……”</p>
“正因此事,老朽急于与你相见。”孙承玄严肃地打断浩穹的自我反省,语重心长地道:“老朽料想你会因甄道友与王师兄之事而心生懊悔,故迫不及待地来找你。"</p>
浩穹不解地看着这位长者,不明白他的意图:“前辈,这……”</p>
“胜负乃修行者的日常,即便以老朽自身之修为,驾驭两三千修士对抗妖族的十数万铁骑亦不敢妄言必胜。而你们仅凭如此微薄之力,竟能够抵挡住妖族大军,让老朽深感欣慰,深知我没有识人之误。然而战场之上,难免有伤亡,既欲斩妖除魔,就必须承担被敌反制的风险。因此,上次的挫败你们无需过于介怀。更何况,那三万修士大多出自高修道友之麾下,应承担责任者是他。如今朝廷已对他严加惩处,你也不必为此耿耿于怀。毕竟,此战我们终获胜利,万不可因些许损失而削弱我们的锐气。这便是用兵布阵的道理,士气需鼓舞而不该轻易消沉。”</p>
"谨遵尊谕!"浩宇以深深的敬意回应,面上虽然尚有一丝郁结,却并未逃过孙玄清锐利的目光。他接着道:"此番宁远守卫战,尔等非但成功抵御了魔族金人的数十次凶猛冲击,且重创其数万精锐,即便吾等损失三成兵马,亦可视为以杀敌之数相抵,故尔无须过于悲痛。古语有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为将者当有此觉悟。”</p>
饮了一口手中仙茗,孙玄清待浩宇领悟其言深意之后,续道:"更何况此役真正的胜利,并非仅在于斩敌首级,更在于挫败敌人的锐气,提振我大明朝军心士气。以往,我们只能依靠人数优势对抗魔族金人,如今经过此役,我将士们已对魔族金人毫无惧色,哪怕孤城独立,面对他们的围攻,也会坚韧抵抗到底。对于魔族金人而言,此战亦是元气大伤,军心动摇,短期内定然不敢再来侵犯。有这般良机当前,纵使我大明有所伤亡,实乃长远之福,此事宜放心中矣。"</p>
浩宇沉思片刻,深以为然。战争无情,生死难免,今后唯有汲取教训,在未来战斗中更加谨慎,尽可能减少将士的牺牲,便是对那些为了大明英勇献身的英灵最好的告慰。他坦诚回应:“浩宇领教了,我将不再为内心的愧疚之情所困忧。”</p>
袁冲霄见状笑而不语:“如此甚好,有了孙大人的开导,逸之便可轻装前行了。”话锋一转,他提起昨日之事:“逸之,昨晚你醉酒之时曾提及此时正是对金人用兵的最佳时机,你是否真的潜入过金国境内,探得确切消息?”</p>
浩宇顿时精神焕发,娓娓道来这几个月的经历,从在蒙古草原的险境说起,直至他如何巧妙挑拨金国内部矛盾,最后说道:“若皇太极所言属实,此刻那贼酋努尔哈赤恐怕已然陨落,而皇太极与其众多兄弟及朝廷权臣之间因争夺权力而产生内乱,内患不断,正好为我们创造了绝佳的反攻契机。眼下我们刚刚击退他们的进犯之师,士气高昂,孙大帅,我们为何不借此良机挥师北上,直捣黄龙,给金人致命一击呢?”</p>
“竟有此事?”袁冲霄既惊讶又欢喜,未等孙玄清开口,便迫不及待地道:“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反击良机,大帅,我们应该采纳逸之所议,挥师东北,给他们一个猝不及防的痛击!”</p>
孙承玄机的面庞上亦显露出一丝欣喜之意,但他毕竟较孙轩二人更加沉稳持重,开口道:“此情报若是确切,确有发兵征伐之理。然则当今我辽东修士阵营,恐非足以应对建妖之力,欲攘除外敌,还需向天庭请旨调遣仙军。然而那魏公公一党岂会轻易放手,将海量灵兵任由老夫调遣?况且此事虽出自逸之你的亲身经历,但这般重大之事,决不可轻信一面之词,故而出兵之举仍需耐心等待。”</p>
浩瀚星宇思索片刻,深感其言之确凿,自己确实略显急躁,遂回应道:“前辈所言极是,吾辈不妨先派遣灵眼秘谍潜入建妖腹地探查虚实,一旦证实其内乱已起,那时再挥师讨伐亦不算晚。此外,弟子已派出隐秘刺客,目标直指现执掌金国权柄的皇太极,倘若此人陨落,金国内患必然加剧,届时对付他们便会更为顺手。”</p>
“还有一事,弟子需禀告前辈,那蒙古科尔沁部落有意与众位真人结盟,此刻因未知金国变故而未能出兵攻打,但我等当趁此时机与其接触洽谈,多一个盟友对于我大明修真界而言,无疑是利好之事。”</p>
孙承玄机微笑着点头赞赏:“你能够这般思虑周全,看来那三万修士的牺牲并未白费。不过当下首要之事,并非这些,而是应当将你平安归来的讯息上报天庭,并详述你在蒙古与女真之地的壮举,令朝廷为你主持公道!至于与蒙古结盟一事,则需获得天庭许可,老夫自会另作奏章,向朝廷恳求示下。”</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