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六章 辽帝,大魏风华,东有扶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辽国上京。</p>
坐落在城池中央的宫城,整体的建筑能够很清晰地看出游牧民族的粗犷风格,不过倒也融合了些中原文化的精致,其主体建筑是仿照那座大魏的宫城,采用木结构与砖石相结合,高大巍峨,但历经风雨却依然洁白如新的墙壁上,却不是龙凤呈祥、云水纹等汉族雕饰,而是骏马奔腾、猎鹰翱翔。</p>
夕阳的余晖洒在琉璃瓦上,风拂过檐兽下挂着的银铃,荡出几声清脆悦耳的声响,透过镂空的窗棂,能看到摆放着装饰的几案,有来自中原的瓷器、玉器、书画,也有来自西域的金银、宝石,黄昏的阳光覆盖了地面名贵的羊毛地毯,浅浅地摸到了那张书案的桌脚。</p>
再往上看,是金红交织的几巾,和魏人独尊明黄为天子之色不同,辽国尤以金红为贵,而一只手却从一旁伸了过来,握着毛笔的手微微一抖,便在那片金红上染上了些墨迹。</p>
辽国皇帝耶律元看着那些墨迹,轻轻皱了皱眉。</p>
作为一个正值壮年,年富力强的皇帝,任何人第一次看见他,比起略显普通的样貌,大概都会先注意到那双眼睛,锐利如鹰这种词语,以往都是加以修饰,然而在任何和这双眼睛对视的人看来,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丝毫不弱于被天空中翱翔的苍鹰盯上,下一秒便会用锐利的爪子撕破自己的喉咙。</p>
所以他皱眉的时候,整个书房内的空气似乎都停止了流动,角落里的内侍立刻感觉到了某种窒息感。</p>
“可惜了,朕原本很喜欢这块案毡。”</p>
沉稳而威严的声音响起,辽帝搁下笔,将批改完的奏章放到一边,站起了身子。</p>
他走出了书房,走过廊庑与回廊,走到了议事厅,早已等候在此的左相和右相立刻站起身子,发自内心地恭敬向这位辽帝行礼。</p>
“都说了,用不上这一套繁文缛节,该学的学,不该学的就少学点。”</p>
辽帝摆摆手,扫了一眼墙壁上挂着的历代先皇画像与战功图,走到那张不名贵坐起来却很舒服的檀木椅上,手支侧腮,下巴微抬:“开始吧。”</p>
一项项事情被辽国的两位宰相禀报上来,偶尔他们还会因政见不同而产生分歧,大多数时间辽帝都是沉默地听着,仿佛已经入睡,但只要他嘴唇微动,那些分歧与争吵便会在下一刻戛然而止。</p>
“照左相说的办。”</p>
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开始下一件事情,这种议事会一直持续到夜里,和魏国皇帝与重臣开的午朝不一样,这位辽国的皇帝,更喜欢在这个时间来对一天的事情进行收尾。</p>
其实在这位陛下登基之前,帝国的决策并不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出的,大辽自草原起家,由不同的部落组合而成,拥有的兵力才是一切权力的基础,这也就导致了大辽易出权臣,甚至会出现几个实权王侯与宰相重臣吵得不可开交撸袖拔刀的情况。</p>
但现在没有了,分散的兵力得到了整合,左右二相越来越像大魏的内阁大学士,对于整个辽国来说,那位陛下,是唯一的天。</p>
“就到这里,”他说道,“说说南边的事情。”</p>
“兵力已经往河间开拔,预计半月内便会彻底开战。”左相说。</p>
“后勤补给没有问题,不存在被袭扰的可能,”右相补充,“而且已经开始往前线输送预备的兵力。”</p>
“一整个冬季掳掠的汉人奴隶已经分发了下去,中间有些强占售卖的情况,清算得差不多了。”</p>
“火枪和火炮的仿制出了点错,有些关键的东西匠人没有摸透,”右相顿了顿,“这导致威力和射程有所不如,而且征调了太多工匠,所以影响到了马铠的制造。”</p>
“重骑兵现在有多少?”</p>
“四千,全部拉到了前线,死完了几年内都再也凑不出来。”</p>
“只有四千?”</p>
“最好的马,最强的人,最重的马铠,他们身上的一根毛都值不少银子,你是不是忘了当年进中原的时候太宗只有一千重骑,也破了过万敌军?”</p>
“我不通军事,但我觉得应该多做些准备,别忘了魏人京城发生的事情。”</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