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卷京华江南 第一百二十九章 殿上挖角,庆余年林婉儿范闲,猫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百二十九章 殿上挖角</p>
庆国的朝会依时开了,天依然蒙蒙亮,皇宫殿中依然清冷,皇帝依然高坐龙椅之上,大臣们依然谦卑而直接地讨论着各郡各路的政务。在所有急需讨论的事宜结束之后,面上泛着淡淡疲惫的皇帝开口说道:“还有什么事?”</p>
大理寺一位大臣出列,小心禀报道:“陛下,内库转运司正使小范大人那事……如何处理?”</p>
让京都很多官员都没有想到的是,蓄势数日的查户部亏空尚未开始,对于远在江南范闲的指责,却已经猛烈的到来了。</p>
在三天之内,来自江南御史与某些官员的奏章便如雪片一般飞到了京都皇宫之中,字字句句,直指内库转运司正使范闲,骄横放涎,依着钦差身份,打压同僚,无视国法朝规,妄杀内库司库四名,激起民愤,从而引发了三大坊工人的罢工。</p>
内库三大坊乃是庆国财政的重要支柱,而像工潮这种大事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了,所以消息传回京都,也是惊住了不少人。京都江南相隔甚远,人们并不知道闽北转运司衙门那处的真实状况,更不知道是御史郭铮和那些长公主一派的官员颠倒黑白,明明是工潮在先,范闲镇压杀人在后,但被这些官员情绪激昂的一指责,却变成了范闲无理杀人在先,激起民愤在后。</p>
在朝臣们的心中,小范大人确实是个做得出来这种犯嫌事的人物。</p>
于是老范还没有被查。朝臣们开始对小范有了很深的意见,接连几日都在朝会之上议论此事,只是一直没有拿出个主意,陛下也没有松口。</p>
文臣之中总是有几个不是败类的人物,他们并不警忌范闲是皇帝私生子这个事实,反而因为这件事情,对于范闲投予了更多不信任地目光,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一位权臣会伤害到庆国朝廷的根基与民众的利益。</p>
比如如今已经入了门下中书。开始在内阁行走的胡大学士,他与范闲没有交往,对于范闲的了解也只限于官场与民间的传闻,虽然经由舒大学士的介绍,他对于范闲的才华学识为人大为欣赏,但他……依然有些相信奏章上面所言。</p>
胡大学士长年在各郡任地方官,深知京官难缠之理,很害怕范闲仗着自己地家势身世。一出京便无人制衡,在江南一带胡作非为。</p>
他决定为江南的官员们说说话,一方面是免得地方上受害太深,二来也是害怕自己内心有些欣赏的小范大人会往歪路滑去。</p>
只见胡大学士长身出列,平静说道:“陛下。此事应彻查下去。”</p>
皇帝揉了揉太阳穴,问道:“彻查?此事范闲早已写过条陈报于朕知晓,监察院也有院报,门下中书那里应该有一份存档。大学士你应该清楚,此次内库闹事,乃是范闲清查陈年积弊,为工人们讨公道引发的事情。”</p>
胡大学士清声说道:“陛下,这只是小范大人一面之辞,既然有如此多的官员上奏参他,总要派人去江南问问,若奏章所言为真。自然要严加彻查,好生弥补,方能不伤了内库数万工人之心。若奏章所言为非,则应该严加训斥江南路官员,好生宽慰小范大人,还小范大人一个公道。”</p>
皇帝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心想这位大学士说来说去,也是坚持要再派人去江南。只是京都江南隔的这么远。就算从京里派了人去,难道范闲还会怕他不成?不过之所以今年会调一直流放在外的胡大学士回京。庆国皇帝要用的就是胡大学士地倔耿与清持。</p>
就像很多年前用林若甫与陈萍萍打擂台一样,庆国皇帝准备以后让这位胡大学士与范闲打擂台,既然如此,他自然不会在这时候出言反对驳大学士面子,微笑说道:“大学士此言有理,拟个人选去江南看看,什么事情,总是要亲眼看看,才知道的。”</p>
胡大学士要的就只是这个看似公平的处理意见,目的既然达成,也就退了回去。</p>
这时候,舒芜舒大学士忍不住担忧说道:“谁是谁非,总是能查清楚地,臣只是担心,内库经历了这番风波后,今年的入项会不会有问题。小范大人毕竟是第一年执掌内库,还请陛下多多提点他一下。”</p>
这是很温和的意见,但也代表了很多朝臣的担忧,都很担心范闲太过犯嫌心狠,让整座内库地出产都出大问题。但舒芜温和,并不代表别的人温和,反而有几位大臣借着舒大学士的话为开头,开始出列表示自己深深的担忧与对朝廷的忠诚,言道小范大人毕竟年轻,内库事干重大,如果今年之内内库较诸往年有太大的滑坡,朝廷是不是应该思考另择人选,如何如何?</p>
这是明目张胆地不信任范闲,意思也很明显,如果你范闲不能将内库的赢利水平提起来,甚至比往年都不如,那你还有什么资格执掌内库?</p>
正因为明目张胆,字字句句似乎都是在为朝廷考虑,所以朝臣们虽然心知肚明,这几位大臣是想把那尊神从内库搬走,却也不方便反驳什么。</p>
皇帝微微一笑说道:“内库今年是个什么成色,还要明年才知道,众卿家未免也太心急了些,范闲究竟会不会有负朕望,总要过些时候才知道。”</p>
皇帝似乎忽然之间想到一椿事情,说道:“不过内库招标前些日子已经结束了,标书应该已经押回了京都,众卿家要看范闲的能力,看看这次开标地结果,应该便能知晓一二。”</p>
庆国国境宽大,江南京都相隔甚远。苏州三月二十二日开标,消息却是将将传回京都。本来如果走秘密邮路和院报,应该会快几天,但范闲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标书保密的问题,一直没有预先向皇帝和朝中透露什么风声,而且在处理完闽北三大坊的工潮之后,监察院便开始有意识地阻塞两地之间的消息言路。以至于如今的京都,虽然隐约知道当时苏州闹地沸沸扬扬的招标事件,却不知道具体的情况。</p>
本来应该走地最快地消息,却在范闲的压制下,走地比那位三石大师还要慢些。</p>
皇帝静静望着下方队列中一人,说道:“太常寺收到文书没有?”</p>
内库三大坊的所有收入都由太常寺与内廷进行审核管理,所以皇帝问地便是太常寺正卿。</p>
“清晨刚至。”太常寺正卿咳了两声,愁眉苦脸说道:“臣急着进宫。所以还没有看到。”</p>
皇帝冷哼了一声:“那还不赶紧去拿来!”</p>
太常寺正卿行了一礼,赶紧小跑着出宫而去。</p>
“大家伙儿等等吧。”皇帝似笑非笑地宣布了朝会的延迟,从身旁姚太监的手里取过一碗茶水缓缓啜着。</p>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殿中的官员们等的有些着急了,却不敢流露出什么表情。而且他们也确实好奇,范闲下江南,究竟事情办的怎么样?内库每年新春开标所收的四成定银,乃是庆国朝廷每年收地第一大笔收入。由不得这些官员们不兴奋期盼,紧张等待。</p>
皇帝冷眼看着这些臣子们,心里微微有些不愉快,他明白为什么对于范闲,所有的文官们都要站出来表达一下意见,哪怕是与范闲关系不错的舒芜都不能脱俗——因为范闲是自己的私生子,官员们对于朝廷重用范闲早就一肚子牢骚,总觉得此事不合体例。全是陛下心疼自己骨肉,所以用公器官职加以安慰。</p>
可是这内库是朕的,这天下是朕地,这儿子也是朕的……皇帝冷冷想着,什么时候轮到你们这些老不修来多嘴?但皇帝心里也明白,如果范闲真的不争气,将江南弄的一团糟,内库也变得颓败起来。祸害了一国之重地。应了群臣地担忧,自己再如何护短。也只好将他调回来。</p>
不过皇帝对范闲有信心,这种信心是被逐渐培养出来的,从范闲由澹州入京之后,这位九五至尊就一直谨慎而细致地盯着范闲的一举一动,想看看自己和她生下来的孩子,究竟会表现出何等样的能力。</p>
而在所有的事情当中,范闲的表现都没有让他失望,文有殿前三百诗,武有九品之名,名有庄墨韩赠书,攫金能力不俗,却并无贪鄙之态,就连那股风流劲儿,也不是一般的年轻俊彦所能做到,至于对朝局地把握,更不像是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对君之忠,对父之孝,实为标榜。</p>
说到底,皇帝还是位正常的中年男人,对于范闲这个私生子,他的心中也难免会生出几分骄傲来,毕竟……这是他的种。</p>
所以当朝臣们开始对范闲表示怀疑之后,他让太常寺马上报来内库开标的详细,虽然他并不知道具体的数目,但对于范闲刮地皮的本事,皇帝从来不曾怀疑过。</p>
刮地皮,是当官最简单地本领。</p>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太常寺正卿小跑着进来,面红耳赤,不停揩着额上的汗。跟在他身后地太常寺少卿任少安也是累的喘息不停,从太常寺一路跑到太极殿,确实有些耗废体力。</p>
只是简单行了一礼,皇帝便让二人起来,身子往前倾着,面带一丝兴趣问道:“怎么样?”</p>
殿中的诸位朝中大老也紧张地看着太常寺的两位官员。</p>
太常寺正卿咕哝一声吞了口口水,来不及说什么,已是面带喜色,大声禀道:“贺喜圣上!”</p>
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知道,庆历六年的内库新春开标形势看好,而且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