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薄情多是锦衣郎
天青色自烟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薄情多是锦衣郎,开局就背女尸上路,路子有点野,天青色自烟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哒哒哒。”马蹄扬起了烟尘,缓缓飘散,背着尸体的苏镜站在村口,目送着锦衣卫队伍离去。</p>
疑似化为请命人的东西正在前往京城,若真是被其混进去,势必酿成大祸!</p>
苏镜身后的身后,是噼里啪啦作响的火堆,火堆中间,那具男尸正在慢慢焚烧。</p>
就在此时,那本诡异的黑书再次凭空出现,大笔一挥,又是数言:</p>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p>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p>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p>
见言,苏镜略微愣神。</p>
《石壕吏》没有被收录在全日制课本当中,但却是自己所钟爱的一篇。</p>
寥寥数字,大量留白,却写出了一个吃人的社会。</p>
还没来得及感慨,紧接着,从黑书里侧浮现出一朵七彩的烟雾来,一场场一幕幕如同白驹过隙,画面在烟雾中闪现,浮现的,竟是男子的生平。</p>
原来此男子名为郑三,生于汝南一农耕家庭,家中世代耕种,世代清贫。</p>
两位兄长早早就扛起锄头,接受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唯独郑三对诗书有着浓厚的兴趣。</p>
草鸡里还能飞出个凤凰来?每当郑三秉灯夜读的时候,总有人讥讽。</p>
或许是命运眷顾,16岁那年,郑三过了乡试,狠狠扇了那些人的脸,一时间风光无两。连威严甚重的知县大老爷也亲自前来拜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年少成名的天才。</p>
人们都在说,他或许能成为整个大梁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贡士。</p>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郑家数代人的辛勤劳苦,似乎在这时,有了盼头。</p>
可自古以来都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源深厚之人,或必将遭到天妒。</p>
成婚后的郑三过了几年红袖添香的快活日子,紧接着,就是三年大旱,那三年,汝南一带颗粒无收。</p>
但好在郑三功名傍身,一家人虽活得艰难,却也熬得下去。</p>
直到镇东王的叛乱。</p>
烽烟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席卷东南,两位兄长陆续被征入伍,郑三因为是秀才,逃过一劫。</p>
但没过多久,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p>
大哥在家书中写道,二哥随军攻打彭城的时候战死。</p>
又没过多久,前线传来大哥战死的消息,年迈的父亲本就积劳,听此消息,溘然猝死。</p>
原本美好充满希望的家庭,在一朝一夕间破碎。</p>
后来,东南各地不断有所谓“义军”加入“勤王”队伍,形成了一支浩浩汤汤的军队。</p>
不多时,汝南沦陷,战火纷飞中,房屋田地,入目的一切都化作焦土。</p>
流亡路上,年迈的母亲感了风寒,客死他乡。</p>
年轻的妻子被流矢击中,连带着肚中的孩子,化为黄土一捧。</p>
郑三茫然的站在烽火狼烟当中,回首,一切都如昨日黄花。</p>
之后的事情苏镜没再认真去看,他站在那盛大的火堆前沉默着,沉默着感受生命的渺小与脆弱。</p>
良久之后,苏镜将男子的骨灰用一块粗布包起,埋下,又找了一块木板,用尖锐的石头在木板上刻下一行字:</p>
秀才郑三之墓。</p>
就在此时,那原本沉寂的黑书再次翻动。</p>
“世人总说他人苦,不知世人皆苦,哎……”</p>
苏镜于空灵中仿佛听见一声叹息,紧接着,一枚红色的果子落在手中。</p>
“道果:初次服用可增加二十年道行,仅可使用一次。”</p>
苏镜眼前一亮。虽然不知“道行”是什么,但黑书出品,必属精品,没想到只是埋了个骨灰,还会有奖励。</p>
没有多余的犹豫,将果子在衣服内侧擦了擦,便一口吃了下去。</p>
说来也怪,这红色的果子并没什么味道,入口即化,吃完后也没什么特殊,只是感觉小腹处有些暖洋洋的,原本郁闷的心情也好了些。</p>
惊才绝艳,也不过尘归尘土归土啊。</p>
苏镜站在墓前,费力着鞠了三躬,然后将绑着尸体的红绳再度紧了紧。</p>
后来,镇东王失败被杀,朝廷收付汝南,郑三回到故乡后不再眷恋功名,而是成为了汝南城中的请命人。</p>
再后来,路过这山村的时候,背上的尸体突然异变,将全村人吞噬,并杀了郑三幻化成了他的样子。</p>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道?</p>
古今多少兴亡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干完这些事后,已是下午,苏镜拿出怀中的白面馒头,一边赶路一边吃着。</p>
“照这速度,天黑前怕是到不了下一个驿站了。”苏镜望着连绵的山峦,心有担忧。</p>
日头还没下山的时候,苏镜终于算是进了萧山地界,此时的他经过一夜加一天的赶路,已经是又困又乏。</p>
红彤彤的太阳终于是落下了山岗,这时,山间小路上忽然起了一阵浓雾。</p>
苏镜皱了皱眉头,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却也只能往前走着。</p>
没走多久,浓雾中竟是出现了两个红点,走近了看,才发现是一高门大院上挂着的两盏白色灯笼,门上还贴着一个“奠”字,白色的院墙边摆放着花圈。</p>
一阵风,吹起了地上的纸钱。</p>
人家?苏镜疑惑了一下,倒也没多想,只是自顾自向前走。</p>
“嘎吱。”走到门前的时候,紧闭的院落大门竟是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穿着锦衣华服的老太,盘起的白发间插着一根桃木做的钗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