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重罚朱高煦,以示后效!
乖巧滴小啾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章 重罚朱高煦,以示后效!,大明崇祯:朕能召唤祖宗很合理吧,乖巧滴小啾啾,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突然笑了,大手放在实木案桌上,笑容可掬道:</p>
“咱什么时候说要给你们自证清白的机会了,圣前大打出手,文官贪赃枉法,武将目无尊卑,可见你等早已有不臣之心,当斩!当抄家族灭!”</p>
李穆、李长福为首的文武百官大惊失色,连忙恳求道:“太祖息怒啊,臣等情急之下说了胡话,做了糊涂事还请太祖宽恕啊!”</p>
“请太祖三思,此事若落在史书上损害我天家威严!屠戮忠良致使百姓离心离德,国将不国啊!”</p>
“太祖皇帝陛下,臣谏言……”</p>
“你别谏!”朱元璋果断拒绝,打断施法。</p>
咱怕你写史书?</p>
呵,史书怎么记?</p>
守陵太监牛玉玩忽职守,太祖棺材板没被压住,从地下爬了出来,然后把南京六部尚书全部砍了?</p>
这你能信么,你写的下去么。</p>
都不如阿斗带着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合理。</p>
文武百官冷汗直冒,太祖杀官吏杀的还少么,洪武四大案几十万官吏血流成河,真不差他们这几个人头。</p>
纷纷给领头的李穆投去迫切的眼神,怕再没点动作,大家伙就集体退出生物圈了。</p>
李穆酝酿一下,低声哭诉道:“臣历经四朝一心为国为民,正统四年擢翰林应奉……累拜监察御史,成化六年忝居南京户部侍郎至今,未曾有半分私念啊!”</p>
“太祖明鉴,列圣明鉴啊,臣恳请太祖御驾至臣府上一观,臣到今日,已家无余财啊!”</p>
朱元璋忽然说道:“好。”</p>
“大孙,现在走吧。”</p>
“是,太祖爷。”</p>
朱由检点了点头,随手将小朱佑樘丢进小世界里,带着一众惊恐的文官武将,消失在原地。</p>
不是!?</p>
说走就走啊,臣等家里头还没收拾干净啊!</p>
紧接着众臣万念俱灰。</p>
他们的府邸围绕着皇城而建,至少一成多的金银埋于银窖,珍宝装点府邸,根本不做遮掩,毕竟皇帝整日在京师待着,哪里去体察官情去。</p>
成化帝还不乐意出宫。</p>
因为明朝皇帝出宫容易回不来。</p>
为了江南时局稳定,从景泰之后,文官便不再折腾着迁都回南京这事了,堡宗土木堡之变后,唯一一次迁都南京的机会便是朱祁钰刚继位那会。</p>
百官虽有反对声音,可最终原因还是孙太后不允许,毕竟你文官家在南边不错,可老娘老家山东的啊。</p>
等到了成化年间这事也就不再想了,因为养老的那批退休人员,发现没有皇帝的江南更舒适啊!</p>
天下事只能靠文官、太监、锦衣卫情报系统传入耳中。</p>
文官虽然党派不同常有弹劾,可在享受这事上还是很少拿到明面上做文章的,大家大哥不说二哥嘛。</p>
你揭发他用度奢靡,那你自己不过了?钱捂着下崽啊?</p>
所以这要真去家里一看,就全完了!</p>
……</p>
一行人突兀立于李府前院,让李穆欣慰的是,李家子孙非常的聪颖,已经在提前转移资产了。</p>
坏消息是,聪颖的不是很及时。</p>
因为此时金银刚从银窖挖出来,还没来得及转移。</p>
全在院中摆着,堆积成山!</p>
这下不但李穆懵了,挥舞着铁锹疯狂刨地的李家人也全都懵了。</p>
来了也不说声?</p>
李家长公子望着老爹,他不但满头大汗,还有满脑子问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