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家人团聚(一),永乐大帝,焚琴煮鱼,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辉祖能否进宫探望徐妙云以及徐妙锦不是徐增寿能够决定的,毕竟现在徐辉祖代表的是朱允文。徐增寿不知道现在朱棣是如何考虑的,但是他觉得朱棣应该会答应。</p>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御书房内,照亮了一片宁静。徐增寿匆匆走进永乐大帝朱棣的书房,神色凝重地向他禀报了一件事情。</p>
朱棣静静地听完徐增寿的叙述,当听到徐辉祖执意不肯前往中山王府居住时,他不禁皱起眉头,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个大舅哥啊,还是那么倔强。靖难之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他心中却依然纠结于此。难道所谓的礼法真的比亲人团聚还要重要吗?"</p>
朱棣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惋惜。他深知徐辉祖性格刚烈,对于家族荣誉和传统十分看重,但如今时过境迁,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为何不能放下过去的成见,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呢?</p>
想到这里,朱棣的心情愈发沉重。他暗自思忖着如何劝解徐辉祖,让他明白亲情的可贵。或许,只有通过真诚的沟通和理解,才能化解彼此之间的心结。</p>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要打开他的心扉并非易事。但朱棣决心一试,因为他知道,家庭和睦、亲人间的相互扶持,才是最为珍贵的财富。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亲情永远是坚不可摧的力量。</p>
徐增寿张了张嘴,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实际上,这个念头是他昨儿个才琢磨出来的。徐辉祖所担忧的恐怕并非仅仅局限于大明国内对他的看法,亦或是单纯的心理作祟那么简单。更为关键的是,如果真去了中山王府,待回到古里之后该如何向朱允炆交差呢?特别是方孝孺那老家伙还在一旁虎视眈眈。要知道,如今朱允炆麾下众多文官皆是由大明流放而来,这些人未必就乐意看到这一幕啊!</p>
朱棣略加思索后说道:“嗯……既然如此,那就传朕旨意,宣他入宫觐见吧。也好让他们兄妹三人得以团聚一番。或许皇后见到自己的兄长之后,心情愉悦,身体状况也能有所好转呢!你且去传话给他,告诉他莫要忘了亲情的可贵。如今这靖难之役早已过去整整十年有余,许多过往之事,说不定咱们都应该试着释怀、放下了......”</p>
等到徐增寿离开,朱棣决定去看一看徐妙云,他放下政务,现在由于内阁成立,又有炎黄社代行统领。朱棣轻松很多,无非是重大事情的决断批准。</p>
朱棣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走进了皇后的坤宁宫。此时此刻,徐妙锦正静静地陪伴在徐妙云身旁。尽管她自己也身怀六甲,但依然坚持每天前来探望姐姐徐妙云。</p>
朱棣踏入宫殿的那一刻,目光便迅速落在了徐妙云身上。他关切地询问起徐妙云的身体状况:“妙云近来可安好?”徐妙锦微笑着回答道:“回陛下,姐姐自来到北京后,身子似乎有所好转。或许是这边气候较为宜人,湿气不似从前那般深重之故。”</p>
徐妙云心情不错,她说:“在这好像比在江南更好些,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真的是如妙锦说的一样!”</p>
徐妙云掩嘴轻笑,眼中满是戏谑之意:“果然啊,换个地方就是不一样呢。瞧瞧这才多久呀,陛下竟然又要当父亲啦!连妙锦妹妹也有喜了呢!”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调侃,但更多的还是喜悦和祝福。毕竟,皇室添丁可是件大喜事呢。</p>
朱棣听后心中稍感宽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他深知徐妙云一直身体偏弱,如今能见其略有起色着实令人欣喜。接着,朱棣坐在床边与徐妙云和徐妙锦闲聊起来,谈论一些宫廷琐事以及孩子们的近况。殿内气氛温馨融洽,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下来。</p>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掀起了窗帘让阳光洒进屋内形成斑驳光影同时也带来一丝凉爽之意使得整个房间显得格外明亮舒适仿佛被一股清新之气所笼罩众人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