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连环计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 连环计,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哈木、脱欢亦十分英勇。十几个鞑靼兵围住了马哈木。脱欢纵马冲了过去,将马哈木抓到马背上,冲了出去,背上中了一箭,顿时鲜血淋漓。</p>
正危急时,朱棣一马当先赶到,横枪而立,大喊一声:"想死的,尽管来!"</p>
阿鲁台连连后退。</p>
燕军越战越勇,鞑靼军被杀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p>
朱棣来到脱欢身边,下马查看他的伤势。</p>
脱欢感激涕零,抱拳施礼道:“多谢王爷救命之恩!”</p>
朱棣微微一笑,扶起脱欢道:“不必客气,你父子归顺朝廷,便是我大明的子民,你父子有难,孤岂能坐视不管?”</p>
朱棣吩咐士兵们收拾战场,将粮草重新装车。他看着受伤的脱欢,决定亲自护送他们走一段路程。</p>
走了四五十里,马哈木说道:</p>
"很快就到瓦剌地界了,王爷请回吧!大恩大德永世不忘,从今以后我父子一定永远忠于大命。"</p>
朱棣道了声路上小心,拱手而别。</p>
马哈木一行人继续赶路。</p>
行至一处山丘前,天色渐暗。马哈木命令就地宿营。</p>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喊杀声,数以千计的骑兵高举着火把,从山丘后面猛冲过来。</p>
脱欢第一个被乱刀砍死,粮食物资一抢而空。</p>
马哈木藏身在一个狭窄的缝隙里,眼睁睁地看着这群人扬长而去。</p>
马哈木悲愤交加,他不明白为什么阿鲁台要赶尽杀绝。此时,他身负重伤,身旁已无一人。</p>
“难道我要命丧于此了吗......”马哈木万念俱灰。</p>
在山谷中躲藏了很久,等到确定没人时,马哈木这才小心翼翼出来。</p>
四周一片狼藉,死尸遍地。</p>
马哈木发疯般拨拉,终于找到了脱欢,已经血肉模糊了。</p>
月黑风高,寒风萧萧,马哈木放声恸哭。</p>
"阿鲁台,我与你不共戴天!"</p>
……</p>
南京,武英殿,朱标端坐在龙椅之上,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朱允熥站在他的身后,文武大臣分两班而立。</p>
因为龙体欠佳,朱标好久没有梁大殿中的气氛十分压抑。</p>
阿鲁台拒门堡破关而入,长驱而入,攻破镇河所、威鲁所、高山所。三个所的千户望风而逃,阿鲁台劫掠二十几个村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屠杀无辜老百姓数百名。</p>
徐辉祖拱手说道:"启奏陛下,臣奏太子旨意,清查各军镇账目,发现各军镇却有镇守怡领侵占军屯田,侵吞子料粮,私役军户,欺男霸女,等种种不法行径。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各卫所均有大量军户逃亡的现象。</p>
其中尤以山西行都司最为严重。</p>
镇河堡,在册旗军2240人,实际人数1490人;</p>
威鲁堡在册军户1120人,实际人数420人;</p>
高山堡在册军户510人,实际人数160人。</p>
三所旗军,四十五岁以上者占五成;</p>
十六岁以下者占三成;</p>
十六岁至二十五者占二成;</p>
二十五岁至四十五岁者,无……"</p>
朱标怫然作色,问道:"精壮旗军,哪里去了?"</p>
徐辉祖犹犹豫豫说道:"有些是死了,有些是逃走了………"</p>
话音未落,大殿中一阵骚动,难怪阿鲁台在大同镇破关而入,镇河堡、威鲁堡、高山堡守军望风而逃,原来是精壮旗军全没了!这仗还怎么打?</p>
朱允熥早就知道各个卫所的管理十分混乱,但万万没想到,竟然混乱到了这个地步!</p>
几十万大军部署在数千公里长城防线上,敌人集中上万人就能随时突破任何一点。</p>
结果就是虏一深入,望风瓦解,村落歼则掠及小堡,小堡空则祸延中堡,中堡尽则大堡存者仅十之一二。</p>
大同镇,就是"宣大"的"大",驻大同府,总兵佩征西前将军印。大同镇的负责区域是山西行都司,大同镇由代王出镇,而其下属的宣府卫则由谷王出镇。</p>
大同作为明代北边最早的三大军事基地之一,是明军出塞扫北的北大门。</p>
洪武五年北伐,中路军就是出大同。</p>
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军镇,却如此不堪一击,这不了得?</p>
朱标气得脸色发青,他用力拍着龙椅:“军国大事,形同儿戏。缺兵不补,逃军不追,虚员实饷,冒领国帑,遇有战事,一触即溃,令百姓遭殃,令朝廷蒙羞!李景隆,你身为后军都督,身负核员核饷的重任,大同镇縻烂至此,朕从前为什么一个字都没有听到?"</p>
大庭广众之下被当面训斥,李景隆顿时面红耳赤,低垂着头,一声不敢言语。</p>
朱允熥赶紧劝慰道:“父皇息怒,保重龙体要紧。如今当务之急是整顿军纪,补充兵力,加强边防。”</p>
徐辉祖也附和道:“太子所言极是。臣建议立即派遣钦差大臣,赴各地巡查,查处贪官污吏,追缴赃款,同时招募新军,训练有素,以备不时之需。”</p>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就依你们所言。徐爱卿,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p>
顿了好久,又说道:"还有,传朕旨意,召朱桂、朱橞到南京来。”</p>
说罢,拂袖而去,朱允熥尾随着走了。</p>
徐辉祖领旨,转身离去。</p>
殿内的气氛依然凝重,众人都意识到,这次的危机不仅仅是外敌入侵,更是内部腐败造成的。如果不彻底整治,明朝的江山社稷危矣。</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